正文 第3章 培養彬彬有禮的小紳士,有教養的孩子不粗魯(2)(1 / 3)

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前者呢?如果不幸成為後者,孩子怎樣能夠發展事業,怎麼能夠在社會上立足?

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旨在告誡我們,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學禮開始。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文明禮貌同樣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也是形成良好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條件。

但是,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卻不乏一些亂發脾氣、任性、固執、說話沒大沒小、不懂文明禮貌的孩子。

在少數父母看來,當今社會崇尚個性自由,懂禮貌與否遠沒有學習好重要。他們認為,隻要考出好成績,將來有本事就是王道。

我們要問一下這些家長,你們可曾注意到周圍的人物或者電視、網絡上報道的優秀者,他們哪個不是懂得文明禮儀的人?

此外,還有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天真爛漫,想怎樣就怎樣無可厚非,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懂得文明禮儀了。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不對的。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好品行,那麼長大了也就難以改變。另外,從小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和尊重他天真無邪的個性並不矛盾,越是文明禮貌的孩子,越能夠獲得自由發展的廣闊天地,因為他們可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1.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

習慣形成於生活點滴。所以,父母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並且要持之以恒。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點進行著手:

1)教孩子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例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

2)讓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衛生,比如穿戴要整齊要勤洗頭洗澡,要勤剪指甲,早晚要洗臉刷牙等等,這樣,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要求孩子在行為舉止上要大方得體,比如站的時候身體要直立,走路要昂首挺胸,坐姿要端正等等。

4)告訴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表情神態。與人交往時,要麵帶微笑,不要掏耳朵、挖鼻子、搔癢癢等。

2.多給孩子創造禮儀示範的機會

前麵我們提到過,良好的禮儀修養是通過生活點滴形成的。所以,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更要為孩子創造一些條件,給他示範的機會。這樣,經過多次重複,孩子就會形成習慣,並能夠自覺的地執行。比如,上下電梯時看到相熟的鄰居,要讓孩子問叔叔阿姨好;串門走親戚時要學會問候,告別時要說再見等等。這樣,通過和別人交往中的不斷訓練,孩子就會見識到各種禮儀,這樣孩子慢慢地就會養成禮貌待人,文明處事的能力。

3.表揚孩子的禮貌行為要具體

對於孩子的表現,父母要細心觀察,當發現孩子有禮貌行為時要及時鼓勵,這樣就會使孩子繼續保持,逐漸地養成禮貌的行為。不過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讓孩子知道他為什麼受到表揚。比如,孩子主動把喝完的礦泉水瓶子丟到路邊的垃圾桶,父母可以對他說:“你剛才把礦泉水瓶扔進垃圾桶,做得真好。”;當孩子在地鐵上主動給一位老奶奶讓座,父母要這樣說:“你能夠給老太太讓座位,做得真棒!”隻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自己怎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讚揚,他就會繼續堅持下去。

4.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不要產生這樣的認識:孩子是自己生的,他所有的一切就都得聽從自己的安排。實際上,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又自己的個性。

有時候,家長在看到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就強迫孩子,比如有人來家中做客,孩子躲著不出來問候,家長就強行拉著孩子,以命令的方式和口吻讓讓孩子向客人問好。結果往往時孩子勉強答應,然後對父母的做法產生反感。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不肯說,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許是害羞,也許是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不肯說的話,家長可以暫時放棄,等到孩子平靜了以後,再告訴他:“這是應有的禮貌,你去別人的家裏,也希望他能夠熱情歡迎你呀。”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或許能夠幫助他理解。

應該說,禮貌是在社會交往中,我們共同遵守的一種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橋梁。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個簡單的“請”字,一個甜美的微笑,一聲熱情的“謝謝”,一個親切的招呼,能讓對方如沐春風,倍感親切和溫暖。為此,我們的孩子要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這樣他們才會在成長過程中走得更順暢,未來的道路也會更加寬廣。

細節4:謙虛謹慎能讓你的孩子離成功更近

小卡爾剛出生的時候是一個智障兒,但是他有一個善於培養孩子的好父親——老卡爾。老卡爾運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卡爾成為一名天才少年。

在老卡爾的教育方式中,謙虛謹慎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他一直禁止任何人表揚他的兒子,生怕孩子滋長驕傲自滿情緒,從而毀了他的一生。

在他的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