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有教養的孩子情商高(1)(2 / 3)

細節12:教孩子懂得與人分享

曾經有一位猶太教的長老非常鍾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本該休息的安息日,這位長老卻按奈不住,一定要去打球。

當他來到高爾夫球場,空曠的球場上空無一人。為此,長老很高興,他心想:反正也沒人發現我在打高爾夫球,我隻打到第九個洞就回去,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於是,開始放鬆地打球了。可他剛打第二洞時,就被天使發現了。天使很生氣,就來到上帝麵,向上帝訴說了他的罪狀,讓上帝懲罰這位他。

上帝答應了天使。

這時候,長老正在打第三洞。這一杆打得很完美,他隻是輕輕地一揮球杆,球就進洞了。見狀,長老高興極了!

天使默默地觀察著。讓她驚訝的是,接下來的幾杆,長老都是如此順利。

天使很困惑,也很生氣。她又來到上帝麵前說:“上帝呀,你不是說要懲罰他嗎?怎麼沒什麼動靜呢?”

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天使又回過頭看了看長老,這時候,由於長老打得太過興奮,早已忘了自己定下的隻打九洞的計劃,決定再打九洞。天使不解地問上帝:“我怎麼沒看見您在懲罰他呢?”上帝笑而不語。

待這位長老又十分完美地打完九洞,他臉上高興的神情立馬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上帝微笑地對天使說:“你看見了嗎?他打得如此完美,心裏高興之極,卻不能和任何人分享他的喜悅,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這雖然是一個傳說中的故事,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不得不令我們深思。的確,一個人就算是取得再大的成就,如果沒人與他分享,那真是莫大的悲哀。

在生活中,不難見到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自我意識特別強,對於自己的財務也特別吝嗇,從不將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甚至父母也不能碰一下。

孩子之所以如此,都是由於父母長輩的過度疼愛導致的,他們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一般對待,凡是好玩的、好吃的均由孩子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認為一切都是我的,慢慢養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習慣。

這樣的孩子當進入集體生活中時,將很難適應那種以平等身份與別人交往的環境,也就難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因此,父母們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好習慣,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獲取同伴的友好相待。

1.堅決杜絕孩子的自私行為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務必杜絕孩子自私、霸道的行為,不給他任何特殊待遇。如果孩子堅持占有公共物品,比如漂亮的梳子、舒服的餐椅等等,父母要告訴他,那是全家人的,家裏的人都有權利動。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認為自己占有所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了。

2.從孝敬長輩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

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孝敬長輩、先人後己的好思想。比如,平時吃水果時,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再給爸爸媽媽拿,最後才是他自己的。即使做不到這樣,也盡量把好吃的東西一起分享,而不要讓孩子自己獨占。

同時,父母可讓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幫忙分擔一些家務,從中他會體會父母的艱辛,這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體諒他人的好習慣。

3.學會快樂地分享,做孩子的好榜樣

平常生活中,父母不舍得與人分享,孩子耳濡目染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東西,幹嘛要與別人分享!

因此,想要改變孩子的自私心理,單純的口頭教育是沒有效果的。隻有以身作則,學會快樂分享,做孩子的好榜樣,孩子才能懂得分享的道理。例如,當自己得了獎金時,不妨請同事們“搓一頓”,最好還能帶上孩子,讓他看到自己的大方;有了一副名貴字畫也不要藏著掖著,可以邀請好朋友一起到家裏欣賞。如此,孩子自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也會與他人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

4.對孩子的分享行為及時提醒和表揚

無論孩子是因為什麼借口表現自私,父母都應該立即提醒他:“孩子,你這麼做可不好。你看,你的朋友顯得多麼失落啊!”當然,這種提醒應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而不是板著臉訓斥他。

如果看到孩子拿出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此時父母一定不要猶豫,應當及時讚揚他的這種行為,對他說:“你做得真棒!你看,那些小朋友也高興得鼓掌呢!”這番話,定會讓孩子明白這是好的行為,從而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

孩子隻有懂得分享,樂於分享,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擁有美好的童年。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學會分享,堅決杜絕“自私”的現象。

細節13:改變孩子“唯我獨尊”的觀念

妍妍在周六的時候邀請了自己的好朋友來家裏做客,幾個小孩子在一起玩的非常開心。快到中午的時候,妍妍說:“咱們接下來玩個遊戲,誰輸了誰就必須進行倒立。”這時候,有一個比較嬌小的孩子站了出來:“妍妍,我媽媽讓我中午必須回家,再說現在都餓得不行了,咱們下午再玩這個遊戲吧。好嗎?”這時候,一向高傲的妍妍就說了:“在我家你就必須聽我的,我說什麼就是什麼,你中午不能回家,在我家吃飯就可以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