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有教養的孩子情商高(2)(1 / 3)

沒等朵朵說話,蓁蓁就拿起茶幾上的玩具玩了起來。

見蓁蓁這樣,朵朵的臉拉得很長,一把奪過蓁蓁手裏的玩具,並命令他趕緊出去。

媽媽見女兒這樣,趕緊過來製止,她對朵朵說:“寶貝,蓁蓁該多難過呀!你假想一下,如果你去找蓁蓁玩耍,蓁蓁不讓你玩他的玩具,而且還往外攆你,你會高興嗎?”

朵朵搖搖頭說:“當然會不高興了!”

媽媽接著說道:“如果蓁蓁沒那樣做,而是說,我馬上要去動物園,不過我爭取早點回來,然後咱們一起玩。你會怎麼想?”

朵朵回答說:“那我就會說,好的,我等著你,快點回來啊!”

見女兒認識到了自己的行為不對,媽媽趁熱打鐵,繼續說道:“那你再仔細想想,你把蓁蓁粗魯地推出家門,他會不會難受?你這樣做對嗎?”

朵朵慚愧地低了頭,懊惱地說道:“蓁蓁肯定會不開心的,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對待別人了。”

可見,朵朵的媽媽用耐心和智慧,巧妙地引導著女兒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任何一個孩子如果經常受到父母這樣的引導,都會逐漸改掉自私、小氣的行為,而成為一個懂得尊重他人,也會因此而贏得他人尊重的好孩子。

我國古聖人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實際上,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去體諒別人的感受,理解和善待他人。

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由於各自生活環境、年齡、性格等有所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映。如果他們不懂得換位思考,不會替別人著想,就很難理解他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甚至還有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事實上,孩子的本性是單純善良的,他們對自己說的一些話和做的一些事,根本意識不到那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所以當他知道自己的話語和行為傷害到別人的時候,他的心理實際也會難受,並且會反省。之所以有些孩子會屢教不改,主要原因還是和家庭教育方式及環境有關。所以,父母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助於孩子改正那些不良的品行。

1.舉例說明,通過假想情景來引導孩子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喜歡的童話故事,或者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列舉相關的例子,通過假設、打比方等方式,引導孩子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上麵故事中,朵朵媽媽就是采取的這種辦法,父母們不妨多加借鑒。這比枯燥的長篇大論效果要好得多。

2.不批評、不放任

不少父母對於孩子因無法容忍別人而發脾氣哭鬧的情況時,往往采取先批評製止,再講道理的方式。但實際上,這種方式效果並不明顯。孩子雖然在你的嚴厲批評下承認了錯誤,但要知道,這隻不過是迫於你的威力,他的內心未必能夠服氣。

在他不能對你心服口服的時候,再對他講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所以,麵對類似情況,父母不要批評,不要壓製,也不要置之不理,而應該以情感人,讓他先去體會一下別人的感受,進而逐步領悟錯在哪裏,自己應該怎樣做才對。

3.父母和孩子之間也要換位思考

麵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應該適當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替他考慮一下,怎樣做孩子才容易接受和改變。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愛你就會多一些理解和關愛,少一些摩擦和矛盾。

任何好品質和好習慣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同時,父母不要忘了自身的情感修養。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懂得換位思考的父親或者母親,才能為孩子樹立榜樣,激發出孩子內心最美好的情感。

細節15:合作意識是孩子成功的“軟基礎”

梁斌是個籃球健將,被同學們稱為“灌籃高手”。一般隻要有他在,團隊都會贏得比賽。

曾經有外校很牛的籃球隊都被梁斌打敗,他們詢問梁斌,除了自己的作戰技能,還有什麼絕招讓整個團隊超水平發揮。

梁斌嗬嗬一笑說道:“籃球講究的是團隊作戰能力,我自己的水平再好,沒有整體的協作肯定不行。我雖然是‘前鋒’,但為了取得好成績,我們都會找一個最得力的人做‘組織後衛’,這樣大家就不會亂打一氣,而是能夠互相配合,齊心協力。”

對手聽後,讚許地點點頭。因為他想到了自己的球隊,雖然不乏精兵強將,但有個別人喜歡自己出風頭,不注重團隊協同作戰,這正是比梁斌他們欠缺的地方。

現代社會,任何集體活動都離不開團隊精神,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也會特別之處要具備團隊協作能力這一項。

可是父母們想想看,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有過鼓勵孩子犧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去成全集體的時候嗎?相反,生活中有多少家長經常教育孩子遇事多為自己著想,別做“傻帽”?

父母們或許還不清楚,現今社會已不再像過去的大鍋飯時代,不管在哪個集體哪個團隊裏,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都是懂得犧牲、擁有集體榮譽感的人。或許他的業務能力不是那麼突出,但他一定是個好的溝通者和領導者,有能力讓團隊有效地發揮最大優勢,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