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同樣有著協同作戰的現象。我們看到,每年秋天,大雁們都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它們往往整齊地排成V字形,在天空中飛行。
為什麼大雁要這樣飛行呢?僅僅是一種習慣,或者是為了“好玩”嗎?
其實不然。科學家經過研究得知:大雁排成隊列飛行,當前麵的大雁拍擊翅膀時,就會為後麵的大雁製造上升氣流,減輕後麵大雁飛行的阻力;當領頭的大雁疲勞時,就會輪換到“V”字形隊伍的尾部,讓另一隻大雁占據領頭的位置。後麵的大雁發出“呷呷”的叫聲,給前麵的大雁鼓勁。
對於大雁的聰明和協同作戰,我們不得不佩服!對大雁來說,互相合作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獲得更好的飛行和生存的技巧。
其實,在這一點上,我們人類和大雁並無分別。如果我們能夠學會與人合作,肯定會大大提高辦事的效率。
既然這樣,父母們有必要下以些功夫,從小注重孩子這方麵能力的培養,以為他將來更好地融入集體,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打好“軟基礎”。
1.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孩子離不開遊戲,而遊戲正是培養他們團隊精神的好方法。父母可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一起玩遊戲,也可以讓孩子和父母一起玩,比如相互傳球,一起踢毽子等等。當孩子玩出了感覺,他就會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和他獨自一人玩耍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樣孩子就喜歡和他人進行交流,也會更加喜歡集體活動。
2.使孩子體驗到“單獨奮鬥”的挫折感,明白合作才會力量大的道理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是需要兩個或者更多的人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的。比如,一個小朋友霸占一小堆積木搭不出什麼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讓積木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種好看新奇的造型。當孩子體驗到“單獨奮鬥”的挫折感,同時也感受到合作帶來的好處後,他就會愛上合作。
3.教會孩子參與合作的技能
但凡合作,都是要個性服從共性,個人服從集體的。“共性”意味著孩子必須學會約束自己,以求得團隊利益的最大化。
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要有愛心,要有犧牲精神,還要有與人交往的技能。如果這些技能不具備,那麼孩子的合作是不會愉快,也不會持久的。
如果把生存看作一門藝術,那麼它的第一要義就是合作。在現今社會裏,大到一個項目的合作,小到幼兒園小朋友的集體遊戲,都離不開“合作”二字。總的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隻有善於團結合作才能凝聚強大的力量,完成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相應的,一個具備合作精神的孩子,能夠更容易融入集體生活,更容易適應這個社會。
細節16:與異性交往要講求“距離產生美”
巧玲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周圍有很多好朋友,不管男生還是女生,巧玲都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冬天的時候,學校裏開設了晚自習,巧玲由於人緣兒好,每天都能有“護花使者”相送。性格外向的巧玲和他們一路說笑,有時候還和要好的男生搭著肩。
一天晚上,別的同學都因為其他事情沒和巧玲一起走,隻有毛峰自己送她回家。
走著走著,毛峰就把手搭在了巧玲的身上。由於巧玲平時習慣了和他們打鬧,所以沒有在意,但是到一段沒有路燈的路上,毛峰卻抱住了文娟。
巧玲被嚇了一大跳:“你做什麼啊?嚇死我啊。”毛峰則說:“沒事,我怕你害怕啊,我抱一下能怎樣。”
巧玲捶了毛峰一拳繼續前行。但是,在快要到家的時候,毛峰終於獸性爆發,把巧玲拉到一個胡同裏,強暴了。
這樣的事在家長們聽來或許有些毛骨悚然,但仔細想想我們周圍,或者我們經常接觸的網絡、電視等媒體,似乎就見慣不怪了。
不管男孩女孩,當他們進入青春期階段,由於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對異性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在那種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會慢慢地接觸更多的異性,而這個時候孩子還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也不懂得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首當其衝的擔負了責任,時刻注意著孩子的行蹤,甚至杜絕孩子與異性交往。殊不知,父母的這一做法是不明智的,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讓他們對異性的好奇心加重,甚至做出難以想象的事情。
其實,正常的異性交往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還有利於孩子的學習。一般來講,男孩身上的剛強、勇敢、獨立恰恰可以彌補女孩身上的缺點,而女孩身上的溫柔、細膩同樣也可以讓男孩的性格得到完善。如果兩者可以保持最恰當的距離,不僅不會對彼此造成傷害,還可以在情感上、學習上以及很多方麵形成完美的互補,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