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大膽地抬頭,大方地說話,對自己抱有信心呀!一個自信的孩子能夠昂首挺胸,那麼在他的頭腦裏就會產生這樣的潛台詞——“我能做到”、“我會做得很好”、“這點問題對我來講不算什麼”……假如你的孩子具備了這樣的心態,那麼他就肯定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夠不斷地努力和進步。
自信的好處固然很多,但它是不能憑空得來的,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鼓勵和肯定。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能夠受到家長的鼓勵和表揚,那麼他的自信心必然會強於那些總受到批評的孩子。
所以說,要想讓你的孩子充滿自信,那麼做父母的得先給孩子極的肯定,即便孩子遭遇了失敗和挫折,父母也要從保護他們的自信和熱情出發,多給他們肯定,從而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
1.尊重孩子,有利於他建立自信心
有些父母對孩子過於苛責,發現孩子哪裏做得不好,或者犯了什麼錯,就會對孩子橫加指責,甚至挖苦奚落孩子。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在孩子心裏形成“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長此以往,還有什麼自信心可言呢?
而父母隻有做到尊重孩子,才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誠的愛,也會感覺自己說的話有分量,從而建立信心。
另外,父母不能刻意去改變孩子的愛好和興趣,父母隻能去發現、去引導他們,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給孩子充分的信任,他才會相信自己
如果父母敢於撒手讓孩子獨立做一些事,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父母認為我可以”,在這種積極暗示下,他就會真的認為自己是可以的。隻有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孩子心理才會有種踏實感和安全感。
3.收起父母的高標準
有些家長常常給孩子設立無法達到的標準。例如,希望孩子保持房間非常整潔,希望他們必須把作業做到十全十美。在與孩子的交談中,總是認為孩子還沒有盡最大的努力,覺得他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這樣孩子自然無法達到標準,家長也就失去了鼓勵孩子的願望。
4.不要讓你的孩子行走在他人的影子裏
你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比任何人差,而你卻總是拿別的孩子來刺激他,那麼他就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我真的不如別人嗎?媽媽總是這麼說。”久而久之,這種暗示就像慢性毒藥會漸漸腐蝕孩子原本的自信,最後甚至連自己本身引以為豪的優勢都會忍不住置疑,這種“串聯式”的影響對孩子來說無異於雙重否定。
5.父母要承認孩子間有差異
有些父母看不到孩子之間的差異,總是免不了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做比較。這樣一來,不但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連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行”。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承認並接受孩子之間的差異,然後幫助自己的孩子取長補短。而且,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有差異時先不要著急,這種差異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別人的差異性往往是其個性形成的開始,其實,這種差異更需要父母來加以保護。例如,自己的孩子腦子遲鈍一些,教育孩子笨鳥先飛,多賣些力。
毋庸置疑,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充滿自信,而自信心也正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把火炬,高舉著他就能讓孩子將自己人生的每一處照亮。既然如此,那麼父母們就要避免一些錯誤的教子方式,而是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智慧,讓孩子始終高昂自己的頭,帶著自信“向前衝”!
細節24:獨立思考的孩子更勝一籌
有著“數學王子”之稱的德國數學家高斯,是個從小就善於思考的人。
高斯的父親在一個泥瓦廠當工頭,每到周末他就要給手下的工人們發工資。高斯3歲那年,有一次在看到爸爸正要發工資的時候,發現了問題,他馬上說:“爸爸,你弄錯了。”
高斯的父親疑惑地望著兒子,高斯很快就給出了另外一個數目。
原來,小高斯在爸爸計算工資數額的時候,他也趴在地板上,暗地裏跟著爸爸算該給誰多少工錢。爸爸又算了一遍,果然是兒子的正確,為此他驚訝不已。
在高斯10歲的時候,數學老師給他們出了個題目:計算出“1+2+3+4……+100=?”的答案。雖說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都知道了,但在當時那個時候,對幾歲大的孩子來說,卻實屬不易。
為了盡快算出答案,孩子們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
令人奇怪的是,小高斯卻沒有動手,他是偷懶嗎?
原來,小高斯在思考: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
這時候,老師發現高斯沒有動筆,而是皺著眉頭想事情的樣子,於是走上前來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笑了笑,對老師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
老師被驚得目瞪口呆。
高斯對老師說,他仔細觀察了這些數字,發現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於101、2加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