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給孩子營造個人氣質的光環,有教養的孩子有風度(4)(2 / 2)

一天,卓岩無精打采地回家後,對媽媽訴苦道:“我們班的同學一見到我就躲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媽媽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曾經措辭幫他指正過傲慢的危害,但卓岩畢竟是個小孩子,一些東西並不是大人怎麼說他就怎麼做。直到這次,卓岩真正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媽媽也趁此機會,更加認真地和卓岩討論起來。

卓岩的媽媽說:“在爸爸媽媽和老師以及周圍親戚朋友的眼裏,你一直是個不錯的孩子,在各方麵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的確是值得你驕傲的。但是你要知道,要是想有所成就,要想活得快樂,是離不開朋友的支持和幫助的。現在,你因為自己取得的優異成績驕傲起來,總覺得自己比周圍的孩子都有本事,這樣其實挺愚蠢,會讓小朋友們遠離你。媽媽希望你能夠融洽地和別人相處,理解別人的處境,而不是在人家麵前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態。”

聽完媽媽的話,這次卓岩似乎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此,在其他小夥伴麵前,卓岩開始表現出謙虛的態度,而同時他也獲得了別人的接受和尊重。

我們常說“理解萬歲”!的確,在人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理解的力量不可小覷,她能帶來寬恕,能帶來和諧。為此,在孩子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理解和寬容比自己強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競爭對手。幫助孩子學會不嫉妒比自己強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為難自己的競爭對手。孩子真正學會了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強的同伴學習,幫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學會與競爭對手合作。也隻有通過交往,他們才能體會到寬容的意義,體驗到寬容帶來的快樂。

應該說,孩子懂得理解他人,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素養教育。因為理解,孩子懂得了接受,懂得了包容,甚至懂得了對別人過錯的原諒。而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對於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父母們來說,幼小的孩子就是黏土,而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模子”,你給了他怎樣的輪廓,他就照著怎樣的輪廓成長。所以,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同樣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所作為,我們應當教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他人。

1.為孩子樹立榜樣,做懂得理解他人的父母

孩子小時候,陪伴他最多,影響他最多的就是父母,而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也主要的來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學到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基本上都來自於父母。如果父母是個寬容大度、和藹可親、待人友善,能和同事、鄰居友好相處的人,那麼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和他的小夥伴或者同學們相處融洽,也會變得寬容、善良、樂於與人相處。

2.讓孩子懂得“心理換位”

心理換位指的是當雙方發生矛盾後,各自能站到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認真考慮一下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做事,這樣說話。如果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理解對方,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現實中我們發現,許多孩子隻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對於孩子理解他人,贏得他人尊重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要盡可能消除這種現象,而最好的辦法就是“心理換位”。

孩子如果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了解父母對於子女的良苦用心;如果站在老師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理解老師這一辛勤園丁培育“花朵”的艱辛;如果站在同學的角度上考慮問題,就會覺得大多數同學是可愛可親可交的。由此可見,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學會理解人人都有缺點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無論是和同學相處,還是和朋友相交,告訴孩子完全沒有必要求全責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學會理解人人都有缺點這一事實,彼此之間完全可以求同存異。隻要同學和朋友的缺點不是品質方麵的,不是反社會的,之間就沒有必要事事計較,事事都講個公平合理。

需要向孩子說明的一點是,理解他人並不代表自覺懦弱,也不是盲從和人雲亦雲,當然,理解他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雲亦雲,而是明辨是非之後對同學、朋友的退讓。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理解他人並不是要對壞人壞事的妥協,對待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報以理解之情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