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言而有信,說話算數;誠信是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誠信是明是非,辨善惡。誠信,關乎孩子對未來社會的適應,每一個理性的家長都應該高度重視。在一定意義上說,誠實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價值和倫理認識,它還是一種為人處事的習慣,一種在一定價值指導下的思維、行為模式和能力。
細節30:誠信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品牌”
一天下班後,俏俏媽發現女兒的情緒不太對勁兒,一放學就鑽進自己的房間裏去了,連平時最喜歡的動畫片都沒有出來看。俏俏剛上小學一年級不久,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煩心事呢?俏俏媽走進了女兒的房間,想看看是怎麼回事。
看見媽媽進來了,俏俏委屈地哭了起來。原來,俏俏今天和最好的朋友諾諾鬧別扭了。諾諾特別喜歡俏俏頭上戴的頭花,俏俏記得家裏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於是就答應回家拿來送給她。可是俏俏在家裏沒有找到另一個頭花,於是諾諾就生氣了,她說俏俏不講信用,兩個孩子就因為這事鬧了別扭。媽媽摸著女兒的頭,說:“俏俏,你既然答應了諾諾要送頭花給她,就一定要守信用,你可以把你頭上的這個頭花送給她啊!如果你不能對自己的好朋友講誠信,那你的朋友自然也就不會喜歡你了,對不對?在你答應別人一件事之前,你應該考慮好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如果沒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否則就會食言,人家就會認為你不講誠信。你明白了嗎?”
俏俏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了媽媽。我這就給諾諾打電話,告訴她,我不是不守誠信,我把我這個頭花送給她。”看著梨花帶雨的孩子,俏俏媽欣慰地笑了。
諺語有雲:一兩重的坦誠,勝過一噸重的聰明。可見坦誠之重要。
彭德懷元帥也曾說過:“茄子不開虛花,小孩不講假話”,可見孩子的本性是天真坦誠的。
由於涉世未深,孩子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他們心裏想什麼就會說什麼做什麼。作為家長,萬不可把孩子的這種天性抹殺。與其把成人世界裏的那一套“八麵玲瓏”之術教給孩子,不如讓他保持天性,學會坦誠待人。因為這種天性難能可貴。
美國著名小說家西奧多·德萊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誠信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從字麵意義上來講,誠信就是城市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屠格涅夫曾說過:“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品質,也是孩子將來安身立命的重要“品牌”。
一個講究誠信的人往往會是一個坦蕩蕩的“君子”,而具有了這樣的人格品質無疑就會產生高度的自信。正所謂“信者無畏,勇者無敵。”要養成孩子自信勇敢的人格素質,那麼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無疑就是最根本的內部驅動力。
曾經有人在企業經理人員中做過一個調查,調查問卷的題目有兩個:一是“你最願意結交什麼樣的人”;二是“你最不願意結交什麼樣的人”。調查結果是:在“最願意結交”的人中,“正直誠信的人”排在了第一位;在“最不願結交”的人中,“不正直不守信的人”排在了第一位。這個結果提示我們:正直誠信是每個人的立身之本。
應該說,在現代生活中,能否遵守誠信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發展的。所以,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孩子的誠信意識,是從他的人生經曆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培養孩子誠信意識的第一任教師當然是父母。
要使孩子誠信,家長首先要做到“說話算數”。一個男孩說:“我爸爸說,隻要我考試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帶我去公園玩。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卻說他沒時間。”一個女孩說:“我媽媽說,寫完作業就讓我出去玩。我寫完了,媽媽卻不讓我出去玩了,說再讓我做10道練習題再出去玩。我就不想再做了。”家長們就是這樣一次次“說話不算數”,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也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家庭教育中的誠信教育絕不僅僅是家庭的責任,它關乎未來公民素質的培養,是每個家庭在社會文明進程中應盡的義務。
1.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很多時候,年幼的孩子之所以做不到誠信,大多處於某種需要,當他合理的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他必然會尋找滿足需要的辦法,如果父母此時過分抑製,那麼孩子就會換種方式,以某種不誠信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曉亞為了得到一個新書包對媽媽說:“媽媽,班裏的同學每個人都有漂亮的新書包,隻有我一個人背著舊書包,你也給我買一個吧。”
實際上,並不是每位同學都有新書包,這不過是曉亞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這樣說的,因此,父母應認真分析孩子需要,盡量滿足合理需求,假如他的書包的確已經比較破舊,那麼就可以給他買一個合適的新書包。
在為孩子滿足需要的時候,父母應該認真傾聽他的心裏話,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來推測他的心理。當孩子向父母講說完需要之後,可以坐下來和他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夠合理,哪些是可以滿足的,哪些要等將來才能滿足他。然後及時滿足他的合理需要,對不合理的需要,耐心講明道理,這樣不僅可以杜絕孩子由於虛榮或得不到滿足而言行不一,而且還能讓他懂得,什麼是合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