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父母們也大可不必為找不到好的方法而憂慮,更不必杞人憂天,隻要積極行動起來,讓孩子體會到分享和付出的快樂,那麼他就可以輕鬆走出自私的怪圈,懂得和人分享了。
1.和孩子分享他的快樂,為孩子樹立懂得分享的榜樣
相對於大人而言,孩子很容易獲得快樂,同時他們也希望把自己的快樂和身邊的人分享。可是,有些父母覺得孩子的樂趣在自己眼裏算不得什麼,所以當孩子想和他分享時,他就敷衍孩子,或者敷衍孩子。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體驗不到分享帶來的快樂,長此以往也就懶於與人分享了。所以,父母們一定不要這樣做,而應該耐下心來,加入到孩子的快樂之中。
一天,智森和小夥伴在小區遊樂場打羽毛球。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從一旁經過,他急忙拉住爸爸,說:“爸爸,和我一起打吧!”不過,爸爸卻顯得非常著急,隻是說了句:“你和小朋友玩吧!”然後就走開了。
可是,爸爸沒走幾步,忽然意識到,兒子難得叫自己一起打羽毛球,幹嗎拒絕他呢?於是他又拐回去。智森看到爸爸回來,之前的沮喪一掃而光,拉著爸爸一起打羽毛球,度過了一個美妙的下午。
這時候,爸爸才明白,孩子的快樂也是需要和父母來分享的。於是,從那之後的周末,他都會和兒子一起玩一會,一起收獲父子同樂的喜悅。
漸漸地,智森的朋友越來越多了,而智森在朋友們麵前表現得大方得體、禮貌謙讓,成了不折不扣的“孩子領袖”!
2.讓孩子多參加合作關係的活動
現在孩子大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在家中自然是家長們心中的“小寶貝”,是全家的“中心”,集全家人的嗬護於一身。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會為別人著想,喜歡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而這樣的心理,很難與同齡的小夥伴和睦相處,很難融入到集體生活,往往會碰壁,過得不開心。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才應該讓你的孩子多參加一些合作關係的集體活動,他在集體生活中的合作關係會慢慢改掉以自私的行為,經曆過幾次碰釘子的事情後,會有意識地在以後的集體生活中想到別人,體驗到與人分享的樂趣,獲得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從而在集體生活中逐漸學會分享與合作。
3.利用“演戲”來幫助孩子克服自私心態
孩子的學習大多是從遊戲中獲得的,家長可在遊戲當中與孩子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識別不同行為的對錯,讓孩子在遊戲中積極主動地克服自私心態,快樂地建立起有效的分享觀念。
比如,讓孩子扮演一個想玩別人的玩具時,卻被拒絕的小客人,體會被拒絕的痛苦;或者讓孩子扮演接待小貓的小主人,將自己吃的東西要分給小貓吃,玩的東西要和小貓一起玩,讓孩子從分享行為中獲取到快樂等。
4.及時提醒與表揚,讓孩子視分享為快樂
不管孩子說出什麼借口,隻要體現出他的自私時,父母都應及時提醒他:“孩子,你這麼做可不好。你看,你的朋友顯得多麼失落啊!”當然,這種提醒應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而不是板著臉訓斥孩子。如果見到孩子和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零食,父母也要立即讚揚,告訴孩子:“你真是個懂得分享的寶寶,做得很好!”這番話,就會讓他明白這是好的行為,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
日本有位名叫森村誠一的作家曾說過:“幸福越是與人分享,它的價值便越會增加。”其實,無論是任何感情,懂得分享的孩子都會比獨自斟飲心情的孩子生活的快樂,而且更加自信和獨立。
細節43:引導孩子加強修養,願意付出愛
節假日裏,皮皮的爸爸媽媽經常帶她去公園和動物園。在第一次去公園的時候,皮皮看到綠油油的草地來了精神,就從媽媽手裏掙脫,跑到草地上打起滾來。
媽媽趕緊喊她過來,並對她說:“寶貝,小草還很小,它們是有生命的,你想啊,如果有人踩到你,或者趴到你的身上你會疼吧,而且還會長不高呢,小草也是這樣。”
皮皮聽了認真地點點頭,並表示再也不去踩踏小草了。
還有一次,皮皮看到路邊開的玉蘭花很漂亮,就央求爸爸給摘下一朵,爸爸說:“皮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花漂亮,並摘下一朵的話,那麼樹上的花是不是很快就被摘沒了呢?那樣的話,樹木還漂亮嗎?我們也就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吧?”
聽了爸爸的話,皮皮點點頭,揚起頭聞了聞花香,滿足地笑著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