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3歲那年,爸爸媽媽帶她去動物園,當皮皮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香蕉砸小猴子,還被逗得咯咯直笑,皮皮也拿出香蕉要砸,媽媽告訴她:“這樣是不對的,你想想,如果媽媽給你買了好吃的,然後扔到你的頭上,你會傷心嗎?小猴子現在其實很傷心的。”
皮皮嘴角一撇,差點哭了出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再也不會拿香蕉砸猴子了,我會輕輕扔給它們的。”
電視裏,報紙上,我們常聽“讓世界充滿愛”這句話。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呢?
或許三言兩語難以說清,但我們卻不難感受到來自周圍的愛,也正是這種愛,讓我們人類得以幸福和諧、繁榮興盛。
因為有愛,當一個人遭遇困境的時候,會收到來自各方的援助;因為有愛,當一個地區遭遇地震,會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關心。難以想象,如果沒有愛,我們的世界將是怎樣一個無望的狀態?
應該說,愛別人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本質要求。任何一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的人,都離不開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而愛則構建了人們交往的紐帶。“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可以說,“愛”是處理人與人之間最好的調和劑,一個心中充滿的愛人,必將得到加倍的愛的回報;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必將幸福滿溢。
當然,愛的含義是博大而寬泛的,對家人的關心是愛,對親戚朋友的幫助是愛,對弱者的同情和援助是愛,對醜惡的鄙視和抵製是愛,對美好未來的創造和追求也是愛……
我們的世界需要每個人都有一顆愛人之心,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講,隻有父母給予孩子愛的培養和教育,才能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有修養的、懂得付出愛和享受愛的人。
1.讓孩子學會自愛
有的人認為愛是無私的,這種無私就是不管自己如何都要去愛別人。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人應該先愛自己,再愛別人,如果連自己都不愛,又拿什麼去愛別人呢?
要知道,自愛心是人的本性,是個體生存的基本特征。隻有自愛之心一點點發展,才會產生自尊心、羞恥心、責任心和自信心,隻有具備這些“心”,人的自我道德形象才會逐步建立和完善。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無論何國何人,大都承認‘愛己’是一件應當的事。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義,也就是繼續生命的根基。”由此說來,人若沒有自愛心,生命便缺乏根基。
2.讓孩子學會愛他人
如果一個人隻知道自愛,而不知道把愛奉獻給別人,那麼這隻能說是一種低層次的狹隘的愛。隻有做到愛自己,也愛他人,愛他人如愛自己,才算真正有了愛人的德行,正如古人所言,“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3.鼓勵孩子愛他人的行為
溫暖的語言能讓人感受到貼心和快樂,但是我們所提倡的愛,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上,而應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對他人的愛的行為時,父母要及時鼓勵,以促進孩子更加以此為榮,便於將來更好地奉獻愛心於他人。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養,那麼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愛的本質是給予而不是索取;真正的仁愛之心是不期望回報的,而是基於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
事實上,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很多真心實意的付出,換回的並不是自己失去了什麼,而恰恰相反,我們給予別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因此說來,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奉獻,是使其成為一個思想境界更加豐富、高尚的人所必需的。既然如此,父母們就努力就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充滿愛心,樂於為他人付出的人吧!
細節44:讓孩子學會了解和滿足別人的情感需要
19世紀時,印度成為英國聯邦成員,按照交往的禮儀,印度各大部落的首領需要拜見英國王室。
英國王室熱情招待了他們,由作為王位繼承人的溫莎公爵主持這次盛大的宴會。
席間,賓主雙方相談甚歡,氣氛濃烈。可是就在宴會即將結束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服務員為每一位客人端來了洗手的水。但是印度的首領們錯以為這精致容器裏的水是用來喝的,便端起來紛紛一飲而盡。從沒見過這等情景的英國貴族們驚呆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主持這次宴會的溫莎公爵。
隻見此時的溫莎公爵,絲毫沒有慌張,而是若無其事地和客人邊交談,邊端起他麵前的洗手水喝了個精光。
這一場看似不可避免的尷尬場麵,就這樣被溫莎公爵巧妙而得體地化解了。而這次宴會也至此取得了圓滿成功。印度部落首領因為受到了盛情款待而高興,溫莎公爵也用自己對他人的尊重和令人佩服的智慧,為英國贏得了更大的利益。
即使現在看來,我們對於溫莎公爵的表現也不得不豎起“大拇指”,他機智靈巧的處理智慧讓人感歎,他對別人的尊重和理解讓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