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幫孩子拋棄小心眼兒,有教養的孩子心胸寬(2)(1 / 3)

賞識和讚揚當然不可或缺,但不妨在孩子尚小的時候,父母就是當地給他點“顏色”,讓孩子學著接受批評。當然,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語氣溫和,並且以更多的表揚為前提,比如孩子學說“謝謝”很清楚,但學說“回家”還不清楚時,媽媽可以說:“你說的話不夠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或“你昨天學走路一點不怕累,怎麼今天就怕累了?”

如果父母有意識地早早“引進”批評,可以幫孩子下意識體會到批評和表揚同樣常見。事實上,在幼兒時期就能適應批評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較能適應社會,其中也包括擁有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乃至非議的平和心態,以及較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不要因為批評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做了錯事時,往往處於悔恨之中,不知所措。此時,父母批評孩子時,應先對其做得好的方麵給予肯定,然後再指出做得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錯處。批評孩子錯處時,隻談眼前做的錯事,不翻舊賬,以前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能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在父母麵前永遠無法翻身。這樣很容易損傷孩子幼稚的自尊心,孩子從內心裏就會不接受這種批評。

3.教孩子冷靜虛心地接受批評

父母應教育孩子對批評的合理成分虛心接受,甚至列出改進的辦法或措施。要教孩子學會掌握一些“冷處理”的技巧。比如,不要對批評者反唇相譏,不要“自衛還擊”,不要誇張,等等;相反,應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冷靜地分析出盡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4.允許孩子在接受批評時作出解釋

如果批評不符合事實,也應允許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釋。告訴孩子,給他解釋權,目的絕不是推卸他所負的責任,而是要他實事求是地麵對。如果你強硬地要求孩子改正錯誤,孩子心裏不服,他就會虛假地答應你,表麵上接受了你的批評,但心裏感到受了很大的委屈,這對他接受你的批評沒有任何作用。

5.讓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總結經驗教訓事實上就是對自我行為的一種反省。例如,一個孩子用打架來解決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如果他在打架上吃了虧,他會想:“上次我感到生氣的時候是用打架來表達我的憤怒的,結果我被別人打了。那麼下次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該怎麼辦呢?我不用打架可以嗎?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當孩子直接感受到行動與結果之間有某種關係後,他們往往會先想一想再采取行動。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預先的評價,看是否會出現他們預料的結果。如果結果正如他所想的,那麼他會繼續這麼做;如果結果與他所想的不一樣,孩子就會總結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的想法,這也是一個人做事的一種反應機製。

如果孩子學會了經常總結經驗和教訓,他就已經學會自覺地進行反省,這對他的人生會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如何讓孩子對自己做出正確的、客觀的評價,批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父母恰如其分的批評,往往能讓孩子更全麵地認識自己,從而保持長處,彌補不足。這對於孩子建立起踏實而科學的自信無疑非常重要。所以,偶爾對聽慣了讚譽之詞的孩子“潑一下涼水”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細節48:樂觀性格讓孩子的心靈閃光

有兩個美國男孩,他們是同胞兄弟。但兄弟倆的性格迥異,一個十分樂觀,一個卻非常悲觀。

他們的父母為了兩個孩子性格能夠相互“滲透”一些,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將樂觀的孩子鎖進堆滿馬糞的屋子,將悲觀的孩子鎖進漂亮的放滿玩具的屋子。

一個小時之後,當父母走進悲觀孩子的屋子時,發現他正坐在角落裏,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沮喪著。原來,他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擔心父母的責備,因此便不再玩耍,在哭泣中等待父母的到來。當父母走入鎖著樂觀孩子的屋子時,卻發現孩子正興奮地用小鏟子挖著馬糞,將散亂的馬糞鏟得幹幹淨淨,看到父母來了,他高興地說:“爸爸,這裏有這麼多馬糞,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所以我要為他清理出一塊幹淨的地方來!”

這個樂觀的孩子慢慢長大,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然後到州長,最終當上了美國總統,沒錯,他就是美國知名總統裏根。由此可見,樂觀的性格為他帶來的,並不僅僅是快樂和奮進的力量,還有不可抵擋的成功之勢。

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勤奮並非成功秘訣,樂觀才是成功之道。心理學家們說,保持樂觀的人們更樂於嚐試新事物和挑戰自我,更容易獲得事業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保持健康的體魄。快樂使人自信,而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讓人變得可愛和更快樂,從而不斷走向成功。

關於事業的成功我們姑且不談,讓自己的孩子擁有快樂幸福的一生,想必是每個父母最真切最美好的願望。其實,想實現這一點並不是很難,隻要家長注重培養就完全可以實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