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幫孩子拋棄小心眼兒,有教養的孩子心胸寬(3)(1 / 2)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目的在於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麵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他們耐挫折的能力。這種挫折教育不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獨立、勇氣、意誌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麵的培養。也就是說,挫折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麵的,它的目的不隻是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而是潛移默化地從各方麵著手,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耐挫能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句話確有著普遍的意義。一個小孩子如果從小沒能品嚐什麼挫折,長大後其心靈必然是脆弱的,難以抵禦人生風雨的。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倘若遇到一些挫折,父母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或者因此否定孩子的能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把挫折看成促進自己成長的機遇。通過戰勝挫折,讓自己懂得更多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及教訓,在未來的日子裏能讓自己更好地駕馭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少父母覺得,孩子還太小,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應該讓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和痛苦。要知道,父母的這種觀念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弱不禁風的“低能兒”。而明智的父母則應該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爸爸和女兒做了一個交換:女兒捏冰塊15分鍾,爸爸送給她一本好書。

爸爸從冰箱的冷凍櫃裏取出一塊大大的冰塊,第給女兒,讓女兒一直握著它。女兒剛握了兩分鍾,就感到骨頭鑽心的疼。但不肯服輸的女兒為了贏得這場比賽,她用另一隻手拿起旁邊的藥瓶,認真看上麵的詳細說明,借用這種辦法來轉移注意力。

堅持到第五分鍾後,女孩感覺手部的骨頭都要凍裂了。但是離15分鍾還有很長時間,於是她繼續堅持著。

又過了兩分鍾,她的手已經被凍得麻木了。直到堅持到第15分鍾,女兒發現自己的手已經變成了紫紅色,火辣辣地感覺,這時候她把所剩不多的冰塊放下,再摸其他的東西,感覺都很燙。心疼女兒的爸爸趕緊幫她用水衝手。

為了表示對女兒戰勝冰塊的獎勵,爸爸送給她一本好書。女兒為此歡呼雀躍,絲毫沒有顧及手的疼痛。

正是由於這種訓練,讓這個女孩練就了堅強的品格,並感受了勇敢帶來的樂趣,最終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哈佛大學。她就是素有——劉亦婷。

或許,你會感到劉亦婷父親的殘酷,為了讓孩子擁有堅強的意誌,居然給她這麼殘酷的訓練。當然,這種做法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夠接受,但我們要感受的,是孩子從中被訓練出來的頑強意誌力。

生活中,父母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談論自己事業及家庭生活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讓孩子逐漸地對挫折有一個全麵的認識,為孩子正確對待各種挫折樹立榜樣。這樣一來,父母對生活的熱愛、執著、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堅強的意誌,將會成為孩子麵對挫折時最強有力的精神支柱。

1.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意誌力是指人們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在付諸行動後克服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過程。

著名作家狄更斯說過:“頑強的意誌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個高峰。”的確,頑強的意誌,使人既能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正確的目的去行動,又能自覺地製止不符合要求的行動。培養成功的優秀的孩子,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少不了對堅強意誌力的培養。

司馬遷從10歲開始,就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學習古文了。雖然古代經典文獻十分難學,但司馬遷在父親督促下,終於克服種種困難,專注篤學。

父親的做法是有其重要目的的,因為他希望兒子能夠在史學上有所成就,繼承重編曆史的祖業。

為了完成這一宏願,父親冒著“父母在,不遠遊”之天之大不韙,衝破所謂“遠遊”屬於“不孝”的禁忌,讓兒子到各地去考察、搜集沿途的地理曆史、風土人情和遺聞舊事。

正是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使司馬遷形成了堅強的意誌。他在父親死後撰寫史實的過程中,即使因為得罪皇帝蒙受酷刑,身處逆境,毅然忍辱負重,用堅強的意誌克服了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打擊,以超人的毅力,花費l6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巨著——《史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