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塑造有自製力的好孩子,有教養的孩子不任性(1)(3 / 3)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像故事中曉光的父母一樣,在孩子上初中之後忽然大變樣:學會和大人頂嘴了,叫他做的事情他偏不做,不要他做的事情他非要做,簡直是無理取鬧。如果父母說他幾句,他不是發脾氣不聽管教,就是賭氣離家出走,這種表現讓父母如同身處水深火熱中一般。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在這個階段如此叛逆呢?其實,這是孩子身體和心理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標誌。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由於生理變化引發心理變化,他遇事開始思考,形成並不成熟的主見,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

所以,我們應該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叛逆表現實際上是證明了他的心理在成長,當經過了這個階段之後,孩子就會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換句話說,叛逆的過程就是孩子在學著思考的過程。

但是,需要提醒父母們的是,由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其思維能力還不成熟,加上他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對事物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表麵階段,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這就有必要由父母加以引導。

1.溫和地講和孩子道理,而非批評責罵

一旦察覺孩子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做出不合理的行為時,父母不要批評責罵孩子,而要和孩子講道理或者給他講一些類似的小故事,讓他通過道理或者小故事得到啟發,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或者要求是不當的,從而糾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如果父母粗暴地批評、責罵孩子,那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有時候也會激起他故意反叛的心理。

所以,我們提倡父母采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還能緩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2.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和自己平起平坐

不少父母出於保護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參與任何家裏的事。其實,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和權利。隻有獲得平等的對待,孩子才少一些叛逆。

為此,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決策中來,哪怕是用紅色的碗盛米飯,還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飯這樣的事,如果讓孩子參與決定,那麼他就會有一種“當家做主人”的感覺,也就不那麼容易和父母作對了。

也許有些事情上,孩子的想法不盡合理。對此,父母也要讓孩子說完,然後再幫他指出不足之處。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以後他也會樂意對你坦誠他的想法。

3.培養獨立意識,讓孩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過來人的父母,總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吃虧,所以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積極地說教。這些父母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有時候會讓孩子很反感,更加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在麵對一些問題和困難的同時,父母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隻有他犯錯了或者受到挫折,通過親身的實踐和感受,他才會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他的獨立意識,積累了他的生活經驗。同時,在學著解決困難的時候,孩子的抗壓能力和責任感也會隨之增強。

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他們會在身體、心理上呈現巨大的變化,令父母難以適應,覺得孩子在不停地觸犯自己的威嚴。其實,這時父母就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如果還是維持孩子小時候的那種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聰明的父母都會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給孩子壓力過大,自己的嘮叨是不是過多,是不是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發現問題,然後積極解決問題。

因此說來,父母們還是用一些思想和智慧來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當你學會善待這種心理的時候,你的孩子才更容易順利度過這段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時期。

細節55:教孩子學會選擇與放棄

馮磊是一個由父親培養成才的青年。在一次優秀學生父母的交流會上,馮磊的父親受邀講了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麵的看法和理念,其中他特別介紹了他當初教育孩子學會選擇的經曆,很值得讀者朋友借鑒:

素質教育被社會廣泛認同,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全麵發展的全能型人才。我自然也不例外,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這樣的人才。隻要是兒子願意學習的,我都會盡量去滿足他的要求,想方設法為他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去學習。

盡管如此,我從不要求或者說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把這些知識學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因為我很清楚,這是不現實的,而且是沒有必要的,全才並不等於無所不會的超人。

當初,我經常這樣告訴兒子,當遇到問題時,如果事情還有轉機,能爭取的要努力爭取,如果事情到了無力回天的境地就沒必要浪費更多的時間去繼續堅持下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