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塑造有自製力的好孩子,有教養的孩子不任性(3)(1 / 3)

像文廣這樣的孩子在現實中還有不少,有的甚至比文廣還要過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亂發脾氣是孩子意誌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亂發脾氣的孩子常常希望別人都順從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別人不讚同自己的想法時,他們就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開始大發雷霆。孩子的亂發脾氣,會影響他的知識獲得,影響人際交往等各方麵能力的發展,非常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必須“引導+疏通”,這樣才能讓他改變壞習慣: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一旦發脾氣,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氣”之上。所以,父母就要引導他轉移注意力。例如,孩子是因為得不到某件東西而哭鬧,那麼你可抱起他到屋外走走看看,一方麵安撫情緒,一方麵也借外麵的事物轉移注意力。

2.給孩子“約法三章”

為孩子製定規則,這是規避他發脾氣的重要手段。例如,父母可以規定孩子一個月隻能吃兩次快餐,如果超過兩次,下個月就不能再吃了。甚至,父母還可以把規則寫於書麵,一旦他亂發脾氣,那麼不妨讓他看看自己的承諾。孩子是好麵子的,不願做一個不誠信的人,因此自然會收斂起脾氣。

3.培養孩子的容忍度

想要孩子不亂發脾氣,就要培養他的挫折容忍度。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這個經典的故事,父母可以靈活借鑒:

從前,有個小男孩總是亂發脾氣。一天,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就用錘子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第一天,小男孩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小男孩逐漸學會了控製自己的憤怒,每天釘在柵欄上的釘子數目不再增加。他發現,控製住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得多。後來,小男孩變得不再愛發脾氣了,便這一轉變告訴了父親。父親又建議他:“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掉一顆釘子。”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的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就拉著小男孩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你做得很好,我為你高興。但是,你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很多的小孔,柵欄不會再回到原來的樣子。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後,你說過的話就會像這些小孔一樣,會在別人的心中留下疤痕。無論以後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疤依然存在。其實,口頭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傷害別人的肉體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你一定要控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發脾氣。”

生活中,父母要告訴孩子,在發脾氣前試圖將自己的冷靜下來,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情緒,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後果。其次,當孩子發完脾氣時,讓他自己靜下心想一想是不是值得發怒,然後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找出煩惱的根源,以利於孩子控製情緒。

4.為孩子提供發泄渠道

孩子發脾氣,歸根到底是因為心裏有憤怒。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不順心時,帶他們出去走一走,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或是找個好朋友一起聊聊天,談談心,以此排解內心的煩躁。

情緒,是內心世界的反光鏡,清晰地反映了孩子此刻的內心波動。一個慣於發脾氣的孩子,很難與他人進行有好的交流,優異的交際能力自然也成了奢望。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亂發脾氣的行為進行引導、疏通,讓他可以用平和的態度去麵對問題、解決問題。

細節59:如何對付逃學、厭學的孩子

劉偉學習成績處於中遊水平,但他一直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直到老師來家訪,父親才知道自己的兒子也開始逃學了,父親一下感到又驚又怒。因為每天劉偉都是按時起床,下午也是按時放學回家,表現地非常正常。

第二天,父親就不動聲色地跟蹤兒子,看兒子到底幹嗎去了。結果發現,劉偉出了家門後就直接去網吧打遊戲了。父親看到兒子這樣,抓住兒子就打了一記耳光,然後拖回家一頓訓斥教育。

可是,劉偉乖乖上學了幾天後,又去了網吧,暴怒的父親找了半個城才把兒子從網吧揪出來,自然是一頓暴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