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祖輩教育VS父輩教育(3)(1 / 3)

通常,祖輩們大都思想觀念陳舊,思想相對僵化,往往難以接受新事物。加上不少老人知識老化,看待事物比較死板,這樣在日常生活處事之中就容易固守塵封,采取過於傳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據調查發現,約有90%以上的家長都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這門學問,特別是一些祖輩家長本身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就有限,所以他們往往知識麵較窄,而且,不少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總是停留在幾十年前,所以,他們往往容易靜止地、片麵地看待一些問題。於是,在與孩子的相處接觸之中,他們的一些陳舊的觀念往往無意中會傳播給孩子,這樣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們接受新思想與新知識,並且,還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們一些捆綁,導致孩子們缺乏好奇與開創精神。

與年輕的父輩相比,在教育孩子時祖輩們的觀念往往與現實標準有一定的差距,他們的認識與方法大都跟不上社會發展和觀念更新的步伐。比如,對於孩子“破壞”與淘氣的行為,父輩們大都可以理解。因為他們往往了解一些現代科學育兒的方法和知識,再加上他們不但年輕而且文化程度也較高,所以,他們通常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他們大都知道,在競爭激烈的當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個性化的思想與行為,孩子們也沒有必要像以前那樣凡事都循規蹈矩,所以,他們通常高標準地養育孩子,不但能較好地接受一些新鮮的事物,還能支持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對此,奉勸祖輩家長一定要多注意與時俱進,接受新思想觀念,幫助和促進孫輩的個性發展。

第5節兩代教育差異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

現代家庭往往是幾個家長教養一個孩子,而且,通常是祖輩與父輩兩代人都在負責孩子的日常起居與生活教育,這樣往往兩代教養者在年齡、職業、文化水平和生活經驗等就會大不相同,那麼,他們對孩子的教養態度也必然會持有不同的方法與方向,往往會為了孩子的日常行為或教育方式而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但是,這樣一來,由於祖輩與父輩不同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就會大大地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要知道,孩子在幼兒期,是人生的開始,曾有古諺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因此,在這個階段,人的許多基本能力都漸漸形成。這個時期有什麼樣的教育,孩子就會養成什麼樣的個性與習慣。可是,如果家庭中存在多種的教養態度,使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與認知的能力發生衝突,就會引發孩子的角色認同危機,造成孩子社會能力的發展困難,從而嚴重影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今年7歲的雙雙上小學一年級了,她雖然是個長得漂亮的女孩,但卻一點也不活潑,不但不善於與同伴交往,非常內向與膽小,平時也很少看到她的笑容,而且還總是一個人悶悶不樂地躲在角落裏。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雙雙的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她是由媽媽和奶奶共同帶養的。但由於觀念的不同與年齡的差異,媽媽和奶奶對她的教養與教育總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吃飯時奶奶總是怕雙雙吃得不好,而專門做一些她喜歡吃的飯菜;冬天穿衣服時奶奶怕雙雙受凍,而讓她穿得厚厚的;稍微有些感冒發燒或身體不舒服,奶奶就讓雙雙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休息,而不讓她去上學。對這些,媽媽心裏非常不滿,覺得奶奶對雙雙太溺愛了,而經常與奶奶爭吵。而奶奶卻說我關心自己的孫女也有錯嗎,就與雙雙的媽媽據理力爭,於是婆媳兩人經常為了怎樣養育雙雙而鬧翻臉。對此,雙雙夾在中間也很不好受,有時候不是媽媽向她發火,就是奶奶數落她。每當看到媽媽與奶奶生氣,雙雙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但在心裏她又知道奶奶與媽媽吵架是因為自己,是自己不好,才令她們不高興的。為此,雙雙心裏非常鬱悶,覺得自己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膽小、怕事,不苟言笑的性格了。

隨著祖輩與父輩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差異,家庭矛盾也隨之產生。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兩代人往往自行其是、各自為政,從而引發家庭關係出現緊張局麵。這時孩子雖然年齡還小,但他們也能清楚感受到家人的互相指責與埋怨是因為自己而產生的,為此他們會很不開心,從而產生焦慮與緊張的情緒,並在心靈上留下陰影,從而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祖輩與父輩,如果不能做到統一的教育方法,那麼,雙方各持己見的教育方式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