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孩子到底給誰帶,祖輩、父輩誰負責
有研究表明,如今我們國家的小孩子,大部分都不是由父母親自帶大的,他們多半接受的是隔代教育,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養的。其原因多是因為現代社會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經濟體製也在快速轉型,這時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地改革與高速發展,那些生活在城、鎮地區的人們,家庭主婦也越來越少,很多婦女都走出了家庭,走向了社會,於是現在的婦女也與男人一樣,有自己的工作與事業。於是,每天的早上和下午,那些接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大多是退休或休息在家的老年人。即使看到一兩個年輕人,通常也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孩子家中請的保姆。那麼,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就往往存在著三種基本的教育形態:一種是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一種是保姆阿姨對雇主家孩子的教育;另一種是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但這樣一來,也隨之產生了一個問題:孩子由誰帶最好?祖輩、父輩、保姆,誰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負責人?
珅珅3歲多,不但長得一副胖乎乎的可愛模樣,而且走起路來也是健步如飛,有時奔跑起來爺爺奶奶都快追不上他了。可是,很多時候他卻總是要爺爺當他的“腳”,隻要是到外麵去玩,走不了幾步,就會纏著爺爺背著他。對此,爸爸非常不悅,覺得珅珅是故意剝削人。而且,爺爺也年紀大了,這樣身體吃不消,就讓他自己走路。可是,爺爺卻不領情,反倒說自己樂意背珅珅,隻要他開心,自己願意當他的“腳”。這個周末,他們一家到兒童遊樂場去玩。珅珅又像往常一樣,走了幾步就原地不動地站在那裏,要爺爺背,他一步也不肯走了。這時,爸爸當然不同意,就斥責他不能這麼淘氣。可是,爺爺卻不理會爸爸,而且還是像往常一樣,蹲下身子去背珅珅。看到有爺爺為自己“撐腰”,珅珅就更加有恃無恐,一下子趴在爺爺背上,自己一步也不肯往前走了。爸爸一見更加惱火,一把就將珅珅從爺爺背上拉下來,並且狠狠地朝他屁股上打了兩巴掌,珅珅一下子痛得“哇哇”大哭。這時,奶奶與媽媽在一旁也非常不悅,於是一家人也沒有去成遊樂場,大家都很掃興。
像珅珅這樣,由祖輩、父輩共同照料的“混養型隔代撫養”孩子,最容易因教養方式的不同產生家庭矛盾。這類孩子會令家長們很頭疼:因為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對他們往往太驕縱了,弄得孩子一點規矩都沒有。對此,父輩們往往非常不滿,但教訓孩子吧,又總是被祖輩們製止。而且,祖輩們心裏也不痛快,自己明明是在疼愛孩子,卻常遭到兒女們的抱怨。於是,很多時候,雙方總是相互指責,都想孩子聽自己的,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覺得自己才是領導孩子的權威人。那麼,孩子究竟該由誰帶養?祖輩與父輩誰才應該是孩子們的負責人呢?很多家裏常常為這個問題而慪氣,以至於耽誤了孩子的早期教育,誤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關於這個話題,多少年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太重要,隻要孩子吃得飽、穿得暖、生活得快樂,誰來負責又有什麼區別呢?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隻要不跌著、不生病、不傷著就足夠了,在教育問題上何必那麼較真呢?
其實,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俗話說“三歲看老”,它關係到孩子一生成長與發展。要知道,越是年齡小的孩子,模仿性與可塑性越強,大人的生活方式、言行舉止、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麵都會給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早期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對此,國外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情況大約是這樣的:
美國的一些研究早期教育的科學家,曾把十幾個剛出生的嬰兒放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環境裏,在這裏沒有成人的陪伴與照顧,隻有維持生命與身體成長的食物、水和空氣。可以說他們已經基本上脫離了成人應該提供給他們的教育環境,一連三年的時間都沒有接觸到任何人。三年之後,當研究的科學家們去看這些嬰兒有什麼變化時,發現這些已長成幼兒的孩子一個個都不會說話,雖然他們的體型與身高與正常孩子相差不大,但他們的智商與正常孩子卻有很大的差別,一個個都成了弱智兒。這時,試驗的科學家們決定恢複這些孩子的正常生活,期望能幫他們恢複正常孩子的智力。可是,一段時間過去後,這些孩子卻沒有一個能恢複成正常兒童的智商,盡管這些搞試驗的科學家想盡了辦法,但都無濟於事,這些孩子們早就不可能成為正常的人了。而且,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孩子連10歲也沒活到,就夭折了。也因此,這個實驗被曝光以後,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強烈譴責,大家紛紛指責搞試驗的科學家違背人道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