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兩代人教育發生分歧時應妥協處理(4)(1 / 2)

原來,嬌嬌不但喜歡吃甜食,還是個“無肉不歡”的孩子,隻要飯桌上沒有肉,她就會耍賴不吃飯;而且,還常常將甜果汁及其他甜味濃的飲品,當成日常飲水,平時從來都不肯喝一口白開水。但是,這兩個不良習慣的養成都要歸功於嬌嬌的奶奶。自從知道嬌嬌喜歡吃肉以後,每頓飯奶奶都少不了做個嬌嬌喜歡吃的肉菜,比如辣子雞、紅燒肉、燉排骨等,嬌嬌總是百吃不厭,而對蔬菜等卻嚐都不嚐,有時候爸爸或媽媽看不下去,要求奶奶適當減少餐桌上的肉類,以增加蔬菜的種類和分量,而奶奶總是嘟噥著說:“不吃肉?那讓孩子吃什麼,那就沒吃的啦!”這時,嬌嬌就會走來摟著奶奶的脖子,跟奶奶親近,而奶奶總是樂得趕緊去做嬌嬌喜歡吃的飯菜。並且,奶奶知道嬌嬌還愛吃甜食,在吃完飯要上學時,奶奶總是不忘往嬌嬌的書包裏放些巧克力和糖果,並且還在嬌嬌的手裏塞上一瓶果汁飲品,讓她在路上喝。

眼看著嬌嬌越來越胖,體重越來越超標,爸爸媽媽一氣之下就發出了不許嬌嬌天天吃肉與喝甜飲料的“禁令”,而是限令她吃蔬菜與鹹味的食品。這時嬌嬌知道爸爸媽媽動真格了,想從他們這兒得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是不可能了。於是她就去求奶奶,她知道奶奶最疼愛自己了。果然不錯,奶奶覺得小孩子吃胖點沒什麼,並覺得嬌嬌的爸爸媽媽的做法簡直是在虐待孩子。於是,在嬌嬌的懇求和哀求之下,奶奶便偷偷地買了一些甜味零食與果汁飲品,放在自己的房間,當嬌嬌的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就悄悄地拿給嬌嬌吃。並且,還常常趁嬌嬌的爸爸媽媽去上班之後,偷偷地帶著嬌嬌上飯店要一個“紅燒肉”等肉食,給她解饞。就這樣,嬌嬌小小年紀,越來越胖,終於產生了不良的後果。

隔代教育的優越性盡管不少,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隱患。因為生活中像嬌嬌的奶奶這樣的祖輩確實為數不少,這些祖輩們由於對孫輩們的偏愛,而事事都順著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所以,那些經常由老年人帶養的孩子,超重和肥胖率總是較高。因此,愛得過分,就成了嬌慣,就會阻礙孩子的正常健康的成長。而老人之所以這樣做,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為了“討好”孫子而溺愛他;二是與觀念有關,一般的老年人都會覺得“孩子胖點兒就是好”,所以,就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胃口。殊不知,愛得過分,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發育,讓孩子“吃好的”、“吃胖點兒”也是錯。而且,寵愛的結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麵的影響,有很多的現實實例證明,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溺愛、嬌慣下長大的孩子,不但吃不了苦、獨立性差,而且,在交往上還不合群、缺乏應變能力,並且,遇到一點小麻煩或者稍不如意就束手無策或哭泣。而這些不但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還會影響他們的未來;並會阻礙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所以,祖輩們一定要清楚,“隔代親”沒有錯,但一味地“隔代慣”就不對了。

為了人生的發展,朱珠畢業後一直忙於事業的打拚,31歲那年才結婚,在33歲時才生下了寶貝女兒朵朵。自從女兒出生後,朱珠就像換了個人似的,一掃以往女強人的派頭,辭去工作,在家做起了賢妻良母,當起了專職媽媽。整天都忙於照顧女兒,總是常常抱在懷裏,舍不得放下,舍不得讓女兒哭一聲,就連女兒睡著了也要抱著她。可以說是百般嗬護,生怕女兒有一點點不舒服。這時朵朵的爺爺奶奶看在眼裏,覺得朱珠對孩子太寵愛了。就告訴她孩子小時候咋養咋習慣,沒有必要這麼在意。可是,朱珠聽了卻覺得老人這麼說是心裏不疼愛孩子,於是便不讓爺爺奶奶插手照顧孩子,對女兒的一切由自己全部護理。

一眨眼,兩年過去了,女兒要上早教了。於是,朱珠就每天帶著女兒去早教中心上親子課,可是,一天隻有一堂課的時間,朱珠都舍不得與女兒分開,她總是守候在教室的外麵。在短短的45分鍾之內,往往要幾次跑進教室,對女兒噓寒問暖,一會兒給女兒送牛奶,一會兒給女兒送水喝,一會兒給女兒穿衣服,一會兒又給女兒喂零食。可是,這樣一來不僅使孩子的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在課堂上,還嚴重地幹擾了正常的課堂秩序,影響老師進行正常的講課,並使其他孩子也不能認真地聽講。但是,朱珠對這些全然不顧,對女兒的過分嗬護方式依然是我行我素。在這種百般寵愛的情況之下,女兒朵朵一眨眼長到六七歲了,要讀小學一年級了。可是,還一步都離不開媽媽,做什麼都要媽媽陪在身邊,在學校裏也是如此,媽媽隻要一離開,她就不敢一個人待在那裏。可是,小學不比早教中心,是不允許家長在一邊陪讀的,更不許經常探望。這樣,朱珠隻好將女兒一個人留在教室裏,自己趕快轉身離開。可是,女兒卻死活攔住不讓她走,她要走女兒也跟著她一起走,並且,還哭得跟淚人似的。這時,朱珠才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似乎意識到自己之前對女兒是不是太寵愛了……

作為家長,父母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愛孩子、寵孩子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愛得過分,對孩子的愛意橫流泛濫,就成了溺愛。這種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的愛,不但會阻礙孩子的正常心理發育,還會直接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寵愛與溺愛的結果,往往會造成孩子總是擺脫不了“童稚心理”的製約,從而扼殺孩子的美好前程。所以,雖然我們愛孩子都沒有錯,但如果愛得出了格,不管是祖輩的“隔代慣”還是父輩的“親子慣”,對孩子都是一種負麵的教育,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