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讓老人了解隔代教育的誤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變化,隔代教育成了目前最普遍的教育模式。一些年輕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因為離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推給了自己的老爸與老媽,而這些祖父母們也自覺地肩負起了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將孩子交給老人帶養,也並非不可。因為老人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曆與教育孩子的經驗,這些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有益的。然而,老人在價值觀念、心理素質、生活方式、身體素質、教育方式等與年輕父母們會有或多或少的差別。而且,祖輩們尤其喜歡溺愛和遷就孩子。這樣一來,祖輩們的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與健康成長難免會有一些負麵的影響,從而耽誤孩子的正常發展。可是,孩子的成長是誤不得的,也容不得半點馬虎與大意。要知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對孩子來講,幼兒時期所接受的成長與教育影響他的一生,因為一個人的品質、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就在0~7歲。所以,在這個階段,一定要讓孩子接受良好而正確的教育。對此,年輕的父母一定要多費心思,雖然你不能經常親自去教育孩子,但卻可以多關注老人對孩子的教育,從中發現不當的地方,從而指出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時所產生的一些誤區,並及時勸阻與糾正,從而減少隔代教育給孩子帶來的負麵影響。
小菲6個月大時,媽媽就去上班了。於是,天天在家裏照看她的就隻有奶奶與爺爺,隻有晚上或周末時爸爸媽媽才有時間陪伴她。但是,在對小菲的喂養中,媽媽與奶奶卻經常發生衝突。因為爸爸媽媽總是按科學養育的配方給她喂奶、喂肉粥、喂水以及添加一些幼兒適用的營養素等,而奶奶爺爺卻是按以往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來給小菲喂吃的,平時總是給小菲吃些穀物、雞蛋、米湯等食物。這樣由於喂養不當,就常常導致小菲上吐下瀉,並且產生了營養不良,使她的身體與體能都不如同齡的其他孩子強壯。小菲的爸爸媽媽真是既心疼又無奈。
轉眼,小菲一歲多了。同齡的一些孩子都開始在家長的帶領下去早教中心,上親子教育課了。這時,小菲的爸爸媽媽也想讓小菲去上早教班。但是,由於要天天上班,小菲要去早教中心還得由爺爺或奶奶帶著去。可是,當小菲的爸爸媽媽將這事告訴爺爺奶奶之後,兩位老人怎麼都不樂意帶小菲去,一個說小菲的年齡還太小,天天家裏、園裏兩邊折騰身體會受不了的;一個說親子課程的費用太高了,每天隻上一會兒課不劃算,對孩子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總之,兩位老人對上親子課的事情質疑,遲遲不肯帶小菲去。對此,小菲的爸爸媽媽當然心有不滿,但又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如果不讓爺爺奶奶照看小菲,他們就不可能天天都去上班。但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又怕老人的撫養方式影響了小菲的潛能開發與正常發展。唉,怎麼辦?小菲的爸爸媽媽心裏可犯愁了!
生活中,很多祖輩家長對孩子很有愛心,他們都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舒舒服服的。可以說,老人從來都不會舍得讓孩子凍著、餓著或摔著了等。所以,孩子們也都十分喜歡老人。然而,孩子們成長所需要的不隻是吃飽穿暖就夠了,也不隻是安全無事就可以了。要知道,孩子的成長還要情商與潛能的開發,還需要培養孩子的生理與適應能力,以及調動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困難的能力。可是,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老年人總固守著一些傳統的育兒理念,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中有很多是過時的或不科學的,甚至是一些極不好的教育方式。對此,作為年輕的父輩,切不可不聞不問,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與良好發展,一定要多幫助老人,及時地將他們教育中的弊端與誤區指出來,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一般來說,祖輩們教育孩子時往往會有以下幾個誤區:
1.過分溺愛和遷就
許多老人在撫養孫子時都懷有一種補償心理,將自己年輕時無法給子女的愛全數轉移在孫子身上。老人往往溺愛孩子,而較少理會這種滿足是否對孩子有益。從而對孫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事都一手包辦代勞,比如替孩子穿衣,替孩子收拾玩具,喂孩子吃飯,抱著孩子上下樓梯……並且,事事順著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樣的要求都統統的答應。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獨立生活能力較差,而不知這種寵愛卻是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從而給孩子的個性形成與發展帶來重大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