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教育新特色:打造新一代文明小天使(3)(1 / 3)

就這樣,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教育引導之下,皮皮懂得了講究衛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奶奶的話讓他聽得怕怕的,他明白講究衛生是自己必須做的事。於是,漸漸的皮皮講衛生的習慣開始養成,現在他每天都將自己的手、臉洗得幹幹淨淨的,衣服也穿得幹淨整潔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髒兮兮的小男孩了。這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終於開心地笑了。

習慣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習慣養成無小事,一個小小的習慣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和生活情趣,而好習慣的養成就掌握在家長的手中,壞習慣的形成則是家長教育不當的結果。其實,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可塑性很強,但他們自身的判斷力卻不強,所以孩子既能學好,也能學壞。而且,他們的很多行為都是看周圍人的反應而加強或消退的。所以,當他表現出不當的行為而得到了周圍人的指責或表示不高興時,那麼,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他就因懼怕別人指責自己而不敢再表現同樣的行為。所以說,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任何行為與習慣,都在於他周圍的人是如何對他進行引導與教育的。由此可見,孩子不良的行為習慣的確是我們的疏忽或沒有教育到,那麼,當孩子出現不正確的習慣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的為孩子糾正,以免孩子一錯再錯,影響以後的發展。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呢?以下方法可供您學習與參考:

1.給孩子做出表率

孩子的很多習慣往往都是跟身邊的人學成的,如果孩子經常表現出一些不良的行為,那麼,作為孩子的家長,不管是祖輩還是父母都要先檢點一下自己的行為。想想自己有沒有經常隨地扔東西,起床後不疊被子,隨地吐痰,飯前不洗手等行為。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改正,給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隻有我們先反省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才可以去要求孩子改正錯誤,使孩子慢慢地改正不良習慣。

2.早些告知與防範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應從小做起,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也可以用動作或手勢來表示給孩子看。切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什麼都不對他說。如果是怕孩子觸摸一些危險的物品,可以先對他說一下,然後再想辦法將物品放在孩子不可能接觸到的地方。

3.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不良習慣,往往是在無意識的行為之下形成的。所以,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要做有心人,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不太妥當,一旦發現,就要及時幫孩子改正。如果孩子太小,說教還不管用,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比如,讓孩子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引導孩子觀察某一“新奇”的事物,使孩子被吸引,忘卻不當行為。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不良習慣。

4.優點要及時表揚

在糾正孩子不良習慣的過程中,為了使孩子盡快改掉不良習慣,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與優點一定要及時進行表揚,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增強改正不良習慣的決心與勇氣。

5.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孩子做出了不當的行為之後,一定要給孩子留出改正的機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當之處,從而改正。切不可一味地指責或打罵,使孩子難以接受。

6.給予適當的“懲罰”

如果孩子知錯再犯,屢教不改,必要的時候也要適當用一下“懲罰”的手段,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不當的行為。但一定要適可而止,切忌動武。可以采用冷淡他的方法,也可拒絕孩子的一些要求,對於較小的孩子可以用嚴厲的眼神等,讓孩子知道錯了而去改正。

糾正孩子不良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耐心地去引導孩子,不能要求孩子在一朝一夕就“改邪歸正”。而且,家庭各個成員都要密切配合,孩子的良好習慣才能慢慢形成。那麼,究竟孩子的哪些不良習慣需糾正呢?家長們該如何做呢?希望以下方法能對您有所幫助:

1.愛咬人

有些孩子長到一歲時,會出現經常咬人的行為。不管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隻要是在自己身邊的人都會用嘴去咬,有時還會去咬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小夥伴。這時家長一定要及時製止,絕不能姑息,要嚴肅地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絕不允許”的。不過,也不要太嚴厲,以免嚇壞孩子。其實,咬人也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往往因興奮而去張嘴咬別人,隻不過是將這種情緒用錯了地方。隻要讓孩子明白這樣是不對的,以後絕不可以這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