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經常摳鼻孔
有些孩子總喜歡經常用手指摳鼻孔,但是,這種行為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在公共場所都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所以,一定要糾正孩子。平時要讓孩子學會如何擦鼻子,可以準備一條幹淨的手絹或麵巾紙,放在孩子外衣的口袋裏,讓他隨時攜帶,告訴他有鼻涕時要用手絹或麵巾紙去擦,切不可用手去摳鼻孔。此外,可以在孩子每次洗臉的時候,告訴他怎麼清潔一下鼻孔,比如,讓孩子先將鼻涕擤盡,再慢慢地將鼻痂取出,然後清洗幹淨。如果沒有鼻涕,平時就不要用手去摸鼻子了。
3.喜歡咬衣服和被子
有些家長由於過於忙碌,對孩子照顧不周,使孩子的依戀情感得不到撫慰。孩子就會為尋慰藉而養成咬東西的習慣,以滿足依戀心理的需求。比如經常咬衣服、咬被角等。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給孩子充分的愛,可以采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加以糾正。
4.不自覺地眨眼睛
眨眼睛也是一個不良的習慣,但不同的孩子往往又會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有的孩子是快速眨幾下,有的孩子則是用力地擠一下,之後,再擠一下。但不管是什麼形式的都應該及時的糾正,要知道,如果孩子因緊張等因素而經常眨眼,就會分散注意力,無法集中精力去學習。其實,孩子開始眨眼時,通常與眼部不適有關,例如倒睫、眼發癢或眼部炎症等,這時孩子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去眨眼,並且,眨一眨眼就會覺得舒服些,如此以後便形成了習慣。因此,在糾正孩子眨眼時,一定要先檢查一下孩子的眼睛是否有什麼問題,比如眼疾或眼內有異物等,一旦發現有異常,一定要及時給予治療。並且,還要告訴孩子眨眼睛是個不好的行為,讓他學著控製。
5.總是亂扔東西
有些孩子一發脾氣就扔東西,將玩具、衣服等扔一地,這是心中不滿的發泄表現。但還有些孩子,不管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總是隨手就愛扔東西,總是將家裏的物品扔得亂七八糟的,零亂不堪。其實,對孩子亂扔東西的行為,不管是什麼原因都一定要極力製止。要反複督促,經常警告,可以讓他親自將亂扔的東西撿起來,並整理好。如果孩子仍然不改,也可以給他點適當的懲罰,讓他懂得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承擔責任。
6.經常說謊
有些孩子喜歡撒謊,總是用謊言來掩蓋事實。對此,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說謊的人是沒有人喜歡的,因為這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可以通過講故事或某一件事,來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讓他了解說謊的害處。也可以告訴孩子,如果總是說謊的話,以後就沒小朋友願意與他一起玩了,也沒人會相信他的話了,讓孩子慢慢學會坦誠與真實。
7.任性耍賴
可以說現在的孩子都比較任性,在幾個家長的嬌慣之下,稍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哭鬧不休,甚至躺在地上撒潑、耍賴,以逼迫家長答應自己的要求,否則,就鬧個沒完沒了。這時,家長一定要理智,不要被氣暈了頭。要讓自己保持冷靜,然後,平靜地告訴孩子,你很不喜歡他這個樣子,他越是這樣越達不到目的,如果能停止哭鬧,好好地請求,你也許會同意他的要求。如此,孩子看到耍賴無效,往往就不會再繼續下去,慢慢地就可以幫助孩子改掉這一習慣。
第4節培養冒險精神,不怕孩子攀登
敢於冒險、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可以說是國家和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因為冒險精神是探索未知世界、發現新事物的動力,它和勇氣是孿生兄弟,兩者互相促進,使人產生勇氣和力量。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希望,如果兒童缺乏冒險精神,那麼,我們未來的社會也將會是缺乏大步向前的動力。一個人冒險精神的形成除了天生的遺傳基因外,更多取決於後天的培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冒險精神尤為重要。適度地培育孩子的冒險精神,不但可以塑造孩子的創新思維,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氣,從而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潛能。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卻認識不到冒險精神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是舍不得讓孩子的活動有一點點風險。再說,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都是在長輩的“疼”著、“護”著與“寵”著之下長大的,總是唯恐孩子有什麼閃失。當孩子剛要去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時,家長常常會告訴孩子:“別碰它們,你還不懂這些,”或是“別過去,你不了解那是什麼;”當孩子剛要去接觸一些看上去有些危險的事情,家長會恐懼地告訴孩子:“快過來,這個地方不安全,”或是“那裏不能去,太危險了;”等等。這樣一來,使孩子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安全加保險的太平生活,不但自理能力很差,冒險精神更是不足,就連心理素質也是極其脆弱。有些孩子都十幾歲了,還膽小怕事,不敢一個人獨處,見到什麼都害怕,怕打雷,怕閃電,怕黑,晚上不敢一個人睡,遇到一些事大驚小怪的,一有困難就習慣於求援,自己從來都不肯想辦法去解決。這樣下去,孩子不但沒有冒險精神,往往連嚐試新事物的勇氣都沒有,那麼,孩子長大以後還能夠有什麼發明與創造呢?還能有多大的發展與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