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教育新特色:打造新一代文明小天使(6)(1 / 3)

6.給孩子喜悅和讚賞

幼小的樹苗需要水分和陽光,幼小的孩子需要讚許和獎賞。孩子表現不好,行為不乖時,家長應該想一想我們平時給了孩子多少學乖的理由。可以說,意想不到的喜悅和溫柔的讚美,是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糧;鼓勵和讚賞是孩子了解過錯並及時改正過錯的砝碼。如果我們將這些都給予孩子了,那麼,孩子就會逐漸改變,如果沒有就不要奢望孩子有良好的表現。所以,作為家長,不吝嗇我們的愛心,隻要付出理智的愛,多給孩子喜悅和讚賞,孩子才會像沐浴著溫暖陽光的小樹苗那樣茁壯地成長。

第7節為自私畫像,讓孩子學會分享

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外公外婆們的眼裏,總是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心頭肉,總想給他更多的幸福與快樂,卻忽視了很多孩子應該學習或知道的東西……於是,當我們走進幼兒園,走進兒童俱樂部,當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在一起時,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幾個小朋友為了爭奪最好的玩具,大打出手,一些孩子在一邊哭,一些孩子在一邊罵,一些孩子在動手打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一個玩具,隻要大家都想玩就成了好的,這時有的孩子就會霸占住,不讓別的孩子碰;還有的孩子,兩人為了同一件玩具鬧翻了臉,寧願將玩具弄毀,自己不玩了也不讓別人玩兒……如此情況,真是數不勝數。孩子們的這種行為,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對此,很多家長都無奈地感歎:“現在的孩子真是自私、冷漠,眼裏一點也沒有別人。”是的,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幾個家長的心肝、寶貝,集眾人關懷、萬千的寵愛,習慣了接受別人的給予與嗬護,從小就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唯我獨尊”的個性,那麼,如此自私的孩子,他們自己的東西又怎麼肯與他人分享呢?

飛飛5歲了,是個心思細膩、認真聰明的男孩子,平時對自己的東西或家裏的物品保護備至。不管是好吃的、好玩的或是日用的,都一律說“都是我的”而霸占起來,輕易不準外人動。特別是自己的東西,總是看得牢牢的,比如,自己的玩具、食物、衣服、鞋子,從不肯讓別人碰一下。

一天,舅舅家的小表弟與媽媽一塊來飛飛家裏做客。這時,媽媽從冰箱裏端出來一盤新鮮的水果招待他們。飛飛一見很是不悅,伸手要把水果放回冰箱裏。媽媽往他手上拍了一下,他才極不情願的作罷。這時,爸爸將他拉到一邊說:“今天小表弟是咱們家的客人,你一定要禮讓他,不能再像以前那麼‘手緊’。一會兒與他一塊兒玩你的玩具。”“哼,憑什麼呀?”飛飛不肯地說。這時,小表弟跑了過來,要與飛飛一塊兒玩。爸爸就拿了一個玩具槍給他玩,可是,飛飛立刻一把奪過來,並且大叫著說:“這是我的,不許你玩!”這時,爸爸就趕緊拿了一輛玩具車給了飛飛的小表弟,可是飛飛又一把奪了回來,並理直氣壯地說:“這也是我的,要玩讓你媽媽買去。”

說完之後還大發脾氣,將自己所有的玩具都從櫃子裏拿出來,胡亂地扔在地上。這時,小表弟一看滿地的玩具,就彎腰去撿,沒想到飛飛立刻跑過來,一下子就把小表弟推倒在地上,還說:“不許你撿,我全摔壞了,也不讓你玩。”“你,媽媽,哇……”小表弟又氣又惱,委屈地大哭起來。這時,舅媽一看也非常不悅,馬上帶著飛飛的小表弟離開了……

不但如此,在幼兒園裏,由於飛飛的自私與霸道,經常因為爭搶玩具或其他物品而爭吵打架,弄得很多小朋友都不肯與他一起玩。為此,幼兒園老師幾次找到他們家裏,要求家長好好教育飛飛。可是,飛飛的爸爸與媽媽好像一下子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隻是搖著頭說:“哎,這孩子怎麼如此自私、霸道呢?”

孩子一開始不懂得分享,比較自私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孩子長大幾歲還是那麼自私、霸道與無理,將來就會自食惡果。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自私是一種消極心理,不但缺乏責任感,還常常表現得冷漠無情,由於不會分享,往往與任何人都合不來,鬱悶的心情往往找不到人傾訴,於是就會十分壓抑,心中也很痛苦、煩惱。那麼,時間長了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其實,撇開心理問題不說,過於自私也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因為自私的人由於不懂得分享而缺少朋友,缺乏關愛,那麼,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上往往得不到他人的關心與幫助,從而導致工作力不從心,生活壓力很大。再說,冷漠自私的人表麵看起來對什麼都不在乎,但心裏卻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認同,但由於他平時的自私與孤傲,往往沒有人願意接近他,所以他的情緒總是孤獨與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