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教育新特色:打造新一代文明小天使(7)(1 / 3)

第8節用讚賞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與喜歡,而不希望被他人指責與嗬斥。賞識能使孩子越來越好,而指責則往往使孩子越來越糟。因為人性中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他人的賞識和理解,適當而及時的讚賞就如肥料一樣,撒在孩子的心田,激發孩子的潛力,開發孩子的天賦,使孩子心靈的幼苗茁壯地成長。而且,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都適合采用這種教育。因此,用讚賞教育孩子,是一種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方式,能給孩子足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夠給孩子成長的快樂,使孩子體驗到生活的美好。所以,不懂得欣賞孩子的家長不能算是好家長;不會讚許孩子的家長也不能算是合格的家長。因為,成功教育是要喚醒好孩子,而失敗教育則是逼出壞孩子。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平時應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盡量少給孩子指責,多給孩子讚揚。隻有經常讚賞孩子,孩子才會受到鼓舞,才會不斷地進步。如果家長從來都不會讚賞孩子,隻是一個勁地抬高自己,一味地貶低孩子。那麼,就會使孩子喪失自信,情緒低落,無所適從,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晨晨8歲了,剛上小學二年級,是一個愛玩、愛調皮搗蛋的男孩子,整天蹦來跳去的,折騰個沒完,所以他是個不討人喜歡,而討人嫌的孩子。因為他太貪玩,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平時表現也不夠積極,所以,從來都沒得到過老師的表揚,更沒有取得過好成績。為此,爸爸媽媽對他非常不滿,總覺得這孩子的個性頑劣,認為他天生就不是好孩子,更不是學習的料。

一天在學校裏,到了下課的時間,晨晨去廁所小便時,看到廁所門口有十元錢,他撿起來交給了老師。老師很高興,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表揚了他,說他是個好學生。晨晨當時樂得心裏美滋滋的。放學後,回到家裏,晨晨興高采烈地對爸爸媽媽說:“今天我要向你們宣布一個好消息,老師終於表揚我是個好學生了。”“什麼?老師還會表揚你?”爸爸不相信地說。“哦,不就是表揚這一次嗎?也沒有必要這麼翹尾巴吧。”媽媽冷漠地說。“你,你們……”晨晨滿懷的喜悅一下子消失了,眼裏淚汪汪的。從此以後,晨晨再也不將自己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了。

一項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我國有五千萬對父母承認自己是失敗的家長。當調查者問他們對孩子采用的教育方法是讚賞與鼓勵,還是抱怨與斥責時,這些家長的回答幾乎都一樣的——抱怨與斥責。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一個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家長的讚賞與鼓勵的孩子,他憑什麼進步?憑什麼學乖?憑什麼優秀呢?其實,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似乎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好孩子的自己,一個是壞孩子的自己。那麼,是讓孩子能將“好孩子的自己”還是將“壞孩子的自己”時常表現在外麵,就看身邊的教育是怎麼對孩子的了,就看家長是如何看待孩子的缺點與優點的了。如果家長了解孩子,用欣賞去啟發“好孩子”,用一言一行去鼓勵“好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將“好孩子的自己”時常表現在你麵前。反之,如果家長,總是用抱怨與斥責對待孩子,不理解孩子,總是否定孩子的優點,那麼,孩子就會將“壞孩子的自己”時常表現在你麵前。並且,久而久之,將很難再改變。所以,讚賞能喚醒孩子內心的“好孩子”,而抱怨則會喚出孩子內心的“壞孩子”。由此可見,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孩子,責任不在孩子,全在身邊的大人。

今年才7歲的亞亞,在爸爸媽媽與爺爺奶奶眼裏已經是個勤快的孩子了。尤其是奶奶逢人就誇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我們家亞亞呀越來越像大孩子啦,不僅學習成績好,在家裏還經常幫我做事。”每每說起亞亞,奶奶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而亞亞聽到之後總是樂得嘴角翹起來。

確實是這樣,每逢周末這天,亞亞都會幫著媽媽大掃除、整理家中物品:什麼打掃房間啦,擦拭桌椅了,倒垃圾啦,拖地板啦,收拾書本啦,等等,亞亞都會忙的不亦樂乎。這時媽媽總會對亞亞的爸爸與爺爺奶奶說:“你們看,亞亞又幫我做家務,這孩子真是越來越勤快了!”

“是啊,不錯。我們家亞亞做得真棒。”這時爸爸就會豎起大拇指說。這時,亞亞心裏那個美呀,自是不必說了。這樣一來,收拾東西、做家務對亞亞來說已經成了一種樂趣。在爸爸媽媽的表揚和鼓勵下,亞亞做得越來越帶勁。還經常幫助爺爺奶奶,給他們端茶、倒水,捶背、按摩,有時還會為爺爺奶奶端洗腳水,這時兩位老人總會說:“我們亞亞像她媽媽一樣,是個尊敬老人的孝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