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教育新特色:打造新一代文明小天使(8)(1 / 3)

第9節學會感恩,讓孩子心中有愛

現在,社會倡導感恩,人與人需要感恩。所以,感恩節近幾年也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雖然它是一個舶來品,但它的存在表明了人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之心,應該有感恩之情。因為一個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照顧他人,關心社會,關愛國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知恩圖報,才能孝順父母,尊重他人。也隻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與人為善、才能樂於助人,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可是,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往往被幾個家長寵愛得不得了,照顧得無微不至,認為家長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天生就應該享受與索取的,所以,他們也就不懂得什麼是感恩與回報。於是,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缺乏愛心,不知道孝順父母,不懂得體諒他人……是的,這些經常生活在溺愛之中的孩子,往往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隻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隻知受惠,不知感恩;隻知被愛,不知回報。而且,更有些孩子,在家長對自己一味任勞任怨的付出和百依百順的溺愛之下,慢慢形成了暴戾的心理,常常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生活中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大吵大鬧,要求被滿足得慢了一點,就大發脾氣,有些孩子還會撕扯家長的頭發和身體,以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可是,他們這種驕橫跋扈的狀態,不但常常讓父母傷心不已,還會給孩子自己的心理蒙上陰影,從而影響正常的成長與心理發育。

爍爍10歲了,讀小學三年級。雖然他還這麼小,卻養成了奢侈浪費、隻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個性習慣,不但天天花錢如流水,而且還自私自利,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雖然爸爸媽媽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條件並不富裕,但在奶奶與爺爺的嬌慣之下,爍爍卻過著富家小公子的生活。平時花錢非常闊綽,每天從學校回到家,一張嘴就是要錢,不給就耍橫撒潑,這時爺爺奶奶就會幫著爍爍,要爸爸媽媽趕緊給他錢,而爸爸媽媽隻好無奈地妥協。可是時間一長,爍爍花錢的胃口卻越來越大,隻要班裏有哪個同學帶來新鮮的玩意兒,比如,有人買了個新書包、新文具盒或是穿件新衣服什麼的,這時爍爍回到家裏就會嚷著讓爸爸媽媽給買,不管這東西眼下用得著還是用不著,他都會帶到學校,故意在同學麵前顯擺一下,以顯示自己的“闊氣”。但是,爸爸媽媽的辛苦工作他卻看不到,爺爺奶奶的省吃儉用他也看不到,總是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天生就應該享受與索取的,所以,在爍爍的心裏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感恩與回報。

一個周末,媽媽帶爍爍去商場買東西,爍爍看中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媽媽一看價格不菲,但看到兒子非常想要,還是咬咬牙給他買了下來。隨後,爍爍又買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物品,媽媽也買了一些家裏需要的物品,這樣所帶的錢幾乎快花完了。之後,媽媽就帶著爍爍回家。當走到一個路口時,爍爍看到街邊賣雪糕的,就要媽媽買給他吃,這時媽媽就拿出錢包裏還僅剩的幾元錢給他買了兩支雪糕,可是爍爍卻一下子將兩支雪糕都接了過來,吃一支手裏還拿一支。之後,就邊吃邊跟著媽媽往家走。可是,他將第一支吃完,第二支雪糕又吃了一口,之後就隨手扔掉了。

“你怎麼將雪糕扔掉了?”媽媽吃驚地說。

“哦,這一支的口味與那一支是一樣的,我不想再吃了。”爍爍若無其事地說。

“你不想吃就扔掉呀?你為什麼不給我吃呀?”媽媽生氣地說。

“你也要吃雪糕呀?”爍爍不明白地問。

“我就不能吃雪糕嗎?”這時媽媽非常難過,因為她現在也是又熱又渴,可兒子卻將吃不完的雪糕扔掉,也不知道給她吃,她又怎能不傷心呢……

很多家長都認為,毫無保留地付出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孩子就是家裏的太陽,爺爺奶奶寵,外公外婆親,爸爸媽媽愛,所有人都為他服務。處處為他創造優厚的生活條件,而從來都沒有向孩子提出過要求或回報。但是,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大人對他的付出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家長們所做的事情是他們樂意做的,自己沒有必要向他們付出什麼。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隻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愛護,從來不會想著自己也要去關心別人,不會想著要回報他人。所以,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將會是孤獨而寂寞的。因為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關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於社會,報效於祖國。試想,一個連親愛的父母也不知道關愛的人,他還會關心什麼呢?對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報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一顆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