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飲食營養
9個月嬰兒的喂養特點
9個月嬰兒的喂奶次數應逐漸從3次減到2次,每天500毫升左右鮮奶已足夠了,而輔食要逐漸增加,為斷奶做好準備。
9個月的嬰兒應增加一些土豆、白薯等含糖較多的根莖類食物,增加一些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但要把粗的老的部分去掉。9個月的小兒已經長牙,有咀嚼能力了,可以讓他啃硬一點的東西。
斷奶後嬰兒的喂養方法
寶寶在10個月左右就可以斷奶了,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午、晚一日三餐,主要營養的攝取已由奶轉為輔助食物。不過,完全斷後,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饑飽問題和飲食標準,不能或多或少,或這或那。
嬰兒1天的飲食量標準
每餐飲食量早、午、晚
軟飯小兒用小碗、大半碗
雞蛋———1個
蔬菜———大匙子為2匙半
食油———1天大約3~4匙
點心、牛奶、水果、餅幹等,不影響三餐飯為好
晚9點喝牛奶
另外,這個時期可以讓孩子練習用杯子喝牛奶;每天喂牛奶400毫升左右。
用作輔助食物的種類可大大加多,可以讓孩子吃各種各樣的食品。
可喂的食品
(1)澱粉質。麵條、軟飯、麵包、通心粉、薯類、熱點心、餅、燕麥粥等。
(2)蛋白質。牛奶、脫脂奶粉、乳酪、蛋、肉、魚、豬肝、豆腐、豆類等。
(3)蔬菜水果。四季蔬菜水果,特別要多吃些紅、黃、綠色的。
(4)海藻類。紫菜、海帶、裙帶菜等。
(5)油。黃油、人造乳酪、花生油、黃油、芝麻油、菜油、核桃油等。
如嬰兒還不習慣咽硬食,可以比大人吃得軟些、爛些,味道稍淡些。
嬰兒混合喂養的方法
母乳喂養如不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那麼就混合著奶粉喂養,這種方法叫混合喂養。采用混合喂養,隻限於母乳確定供不應求,或者母親有事實無法哺乳時,才進行混合喂養。
混合喂養有兩種方法:
(1)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母乳不足而有時間的媽媽。
每次哺乳時,先喂5分鍾或10分鍾母奶,然後再用人工營養品來補充不足部分;
根據乳汁的分泌情況,每天用母乳喂3次,其餘3次或4次用人工營養品來喂食。
如果想長期用母乳喂養,最好采用這種方法。因為每天用母乳喂食,不足部分用人工營養品補充的方法可相對保證母奶長期不斷。
(2)這種方法適用於有工作的媽媽。
混合喂養中所使用的奶粉量:每次喂了母奶後,再用奶粉調50~60毫升,如還想吃,可再加20~30毫升。如果吃完母奶後,再喝的奶粉量達100毫升以上的,證明母乳嚴重不足,遇到這種情況,不如改為人工喂養更好些。
嬰幼兒對水的需要量
小兒體內水分相對成人多,約占體重的70%~75%。年齡愈小,水占體重的比例愈大,成人水分隻占體重的60%。嬰兒每天需水較成人為多。3個月以內的嬰兒腎髒濃縮尿的能力很低,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則由尿中排出,需水量就增多。母乳內含鹽量低,但牛乳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水量較多。總之,年齡愈小,需水量相對較多。一般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120~150毫升水,3~7歲約需90毫升~110毫升。水分遠遠超過正常需要量也無好處(例如靜脈補液量過多),可發生水中毒,出現腦水腫、驚厥、心力衰竭等。
嬰幼兒對熱能的需要量
一般來說,年齡愈小,代謝愈旺盛。為了這種高代謝。就必須攝入大量熱能,以供生長發育需要。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每千克體重需500千焦耳,7~12個月為420千焦耳。
嬰幼兒的熱能需要相對比成人高,因嬰幼兒的基礎代謝率高,活潑好動,耗能多。生長發育需要熱能要多,特別是嬰兒期與青春發育時期發育旺盛,長得快,需要熱能更多。孩子生長發育對蛋白質的需要多,消化蛋白質需要的熱能也比消化脂肪與糖類多。嬰兒期容易腹瀉,消耗的熱能也多。因消化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飲食稍不注意,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致熱能不足,孩子消瘦,造成營養不良,患營養缺乏症。小兒生長發育快,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運動的嬰幼兒和少年,需要熱能多。病後康複期,熱能需要也多,應注意補充,病後可以多加一餐。
熱能的主要來源是糖類,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嬰幼兒膳食中糖類供熱一般應占55%~60%為宜。應該根據嬰幼兒的需要選擇糖類。
嬰兒最初3個月是靠乳糖來滿足需要,乳糖含量乳為6%~7%,牛奶4%~5%。最初嬰兒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對澱粉不易消化,故澱粉食物應在3個月或4個月後才開始添加。周歲以內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糖類25~50克,折合熱能為420~840千焦耳,由碳水化合物供給的熱能,約占l日總熱量的50%。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營養素,有助於完成脂肪氧化及節約蛋白質消耗,還是腦細胞代謝的基本物質,如長期供給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但如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而蛋白質不夠,則嬰兒體重增加過快,發胖,肌肉鬆弛,平時抵抗力差,容易生病。4個月添加的各式粥類、飯類、麵湯、餛飩、餃子、薯泥等,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比較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