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第10個月(1)(2 / 2)

維生素C供給量:0~1歲嬰兒每日30毫克(相當100~150毫升鮮橘水)。1~7歲需35~45毫克。夏天炎熱、生病發熱時應增加供給量,每天可給100毫克。

每100克母乳含2~6毫克維生素C,嬰兒每日需要量為30毫克,故母乳喂養不易缺乏。牛乳煮沸後維生素C損失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嬰兒要注意添加維生素C。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蔬菜中,柑橘、鮮棗、山楂、番茄、辣椒、豆芽、獼猴桃等含量豐富,在加工和貯存後明顯減少。牛奶因消毒被破壞,配方奶粉經維生素C強化而增加。所以小兒在嬰兒時就進行母乳喂養,而母親又應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牛奶作為嬰兒主食時應添加新鮮果汁和菜水。

嬰兒1~2個月起就可添加橘子汁、西瓜汁、山楂水、西紅柿汁、菠菜水、蘋果泥,紅棗泥等,以補充維生素C,最好是不論母乳喂養還是非母乳喂養的小兒,都應從2~3個月起,就適當添加橘汁、番茄水、菠菜水等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應注意的是,維生素C性質極不穩定,受熱易氧化破壞,加堿更易破壞。接觸金屬會加速氧化破壞,忌用銅鍋炒菜,嬰兒煮菜湯用的菜葉不用刀切,可用手撕成小片。炒菜時用急火快炒。忌熬煮(高溫下維生素C易損失破壞),菜要先洗後切。維生素C在酸性環境中得到保持,涼拌菜或炒菜時加些醋,即可使菜肴原料中的維生素C少受損失。

嬰幼兒膳食多樣化的措施

世界上沒有一種單一的食物可以全麵滿足嬰幼兒的營養需要,所以食物必須多樣化,既要有動物性食物,也要有植物性食物。穀、豆、肉、蛋、奶、蔬菜、水果、油、糖、調味品樣樣要齊全。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比例適當。同時進食,取長補短,才能充分利用。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肉類、蔬菜、水果、豆類、牛奶等是堿性食物。正常人的體液為弱堿性,當體液為弱堿性時不易疲勞,免疫力強,不易生病。嬰幼兒自己調節酸堿平衡的功能不成熟,多吃肉,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就易生病,所以偏食嬰幼兒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各種食物都吃,各種營養素都齊全,這樣才有利於嬰幼兒健康成長。

提高鈣攝入的方法

鈣是人體骨骼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寶寶這個年齡身高增長較快,不久又要長恒齒,對鈣的需求量仍要達到每月1克的標準,但由於我國的飲食配備不當的習慣,這一標準很難達到,所以寶寶在這個年齡時,仍應補充鈣劑。

幼兒腸道對鈣的有效吸收需要一定的鈣磷比例,否則腸道中的鈣與磷會相互結合而排出。糧食中含磷很高,所以食物中的鈣含量也有必要提高,否則鈣便不能被有效吸收,易出現佝僂病。

如果每日保證攝入400毫升牛奶,可增加0.4克的鈣的攝入量,此外合理的烹飪也可以增加鈣的攝入,到必要時也可補充鈣劑。下麵介紹幾種增加鈣的攝入的烹飪方法:

醋泡蛋,使蛋殼中的鈣溶解在醋中,將醋和蛋全部服用。

燉穌魚,用蔥、薑鋪底,將魚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燉爛,使魚刺和魚頭都酥了,可完全吃下。魚鱗也是很好的鈣劑,可不去。

壓力鍋燉雞或肋軟骨,可使雞骨燉酥,在吃時可將骨頭嚼碎咽下。

在做肉餡時可調入蝦米皮。

二、疾病預防

預防嬰兒缺鋅的方法

“鋅”是一種人體內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如果鋅缺乏,就會發生一些疾病或引起小兒生長障礙。缺鋅的小兒一般都食欲不好,又矮又瘦,免疫力低下,很愛生病。特別容易患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口腔潰瘍等。如果小兒患上鋅缺乏症,可以服用硫酸鋅治療。缺鋅的孩子平時應注意膳食要合理,動物食品要占一定比例。同時要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挑食、偏食。

腮腺炎的症狀表現及預防

孩子得了腮腺炎,開始家長沒當回事,後來孩子嚷頭痛,才上醫院,由於病種不是綜合性醫院的醫治範圍,又送傳染病醫院,診為腮腺炎合並腦炎,經搶救才脫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