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第10個月(2)(2 / 2)

加強護理

病兒大便後應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每次大便後應用溫水清洗肛門周圍及臀部,以保持清潔和幹燥。尿布宜柔軟、易吸收水分,應勤換尿布,以防止“紅屁股”及上行性尿路感染。

嬰幼兒為何不宜濫用抗生素

當孩子生病時,很多家長迷信抗生素,堅持要給孩子吃“消炎藥”,或要求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能夠殺滅或抑製危害人體的病菌,使很多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療,但是不能包治百病。比如,絕大多數孩子感冒發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療效。反之,常用抗生素,還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給治療疾病帶來困難。濫用抗生素還增加了發生過敏和毒性反應的機會,有的小兒就因為感冒發燒注射慶大黴素,結果造成耳聾。濫用抗生素,還可使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產生新的疾病,也就是說,大量的抗生素抑製了敏感的細菌,卻使耐藥的細菌乘機大量繁殖,造成機體菌群失調,發生二重感染。所以家長要切記,抗生素隻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嬰幼兒皮疹的防治方法

臨床表現

皮疹分布特點為向心性,以軀幹、頭、腰及頭皮部多見,四肢較稀少,偶見於足心、手掌,尤在受壓受刺激的部位如腰、臀或紮襪帶之下,皮疹往往比較密集。皮疹初為丘疹或紅色小斑疹,稀疏分散;數小時至1日後大多轉變成橢圓形的、表淺而有薄膜包圍的、四周還有紅色浸潤的“露珠”狀皰疹。其大小不等。幾天後,皰疹逐漸變幹,中心微凹陷,然後結痂。再經數日至1~3周脫落,不遺留疤痕;如經過搔破或汙染,以後可留輕度凹痕。皮疹輕重不一,輕者可隻見10個左右的小皰疹,重者範圍很廣,可在起病後3~6天陸續出現,一般2~3批,多達5批者偶見。

粘膜部位也可出疹,如口、咽、結膜,早期出現小紅丘疹,以後很快變成皰疹,破裂後成潰瘍,很快愈合。

防治措施

(1)發熱時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退熱劑。

(2)保持皮膚清潔,防止因抓破痘疹發生感染。如有感染,可局部塗2%龍膽紫或抗生素軟膏。

(3)疹癢時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或爐甘石洗劑。

(4)重症病例可考慮用丙種球蛋白。

(5)可試用維生素B120.05~0.1毫克/次,肌肉注射。

(6)應用激素,患兒減少激素至維持量,水痘全部愈後再恢複至原劑量。

嬰幼兒發熱的家庭護理措施

發熱,俗稱發燒,是小兒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在家庭護理中,家長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應讓孩子臥床休息,發熱的孩子應注意飲食調養,保證充足水分,吃容易消化、清淡、少脂肪的飲食,如牛奶、稀粥、麵條等。小兒發熱時由於消化道功能降低,不能過分勉強小兒進食。

溫水浴

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溫水浴。用32℃~36℃的溫水擦洗或浸浴,刺激皮膚,擴張汗腺,從而迅速有效地降低體溫,一般每次5~10分鍾。

酒精擦浴

酒精濃度為30%左右,可用毛巾或手帕蘸取配好的溶液,先從一側頸部開始,自上而下沿臂部外擦至手背,再從腋下沿上臂內側向下擦至手掌心,擦完一側再以同樣方法擦另一側。擦下肢時要從大腿外側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擦至腳心,擦腋下、掌心、腹股溝和腳心時,應稍用力,擦至皮膚發紅為止。這樣,隨著酒精的蒸發,體溫很快就會下降。

冰袋降溫

冰塊砸成核桃大小的碎塊放入盆中,用水衝一下,溶去棱角,裝入熱水袋,再加適量冷水,充填冰塊間隙,然後壓出空氣,外裹毛巾。將冰袋放在高熱病人的前額、兩側頸部,以盡快降低頭部溫度。冰袋也可放在病人腋窩、腹股溝處,可迅速達到散熱降溫的目的。

冰水濕敷法

用毛巾折疊數層,放在冰水中浸透擰至半幹不滴水時敷在前額、腋窩、頸部及腹股溝大血管通過處,最好數塊毛巾交替使用,每2~3分鍾換1次,連續濕敷15~20分鍾。

藥物降溫

小兒發熱可口服安乃近或泰諾等降溫藥物,給孩子用退熱藥的同時,必須給孩子飲用足夠的水分,一般服退熱藥後30分鍾左右體溫開始下降。

必須指出的是,新生兒一般不用藥物降溫,也不宜用酒精擦洗,以防發生酒精中毒。可采用解鬆繈褓及衣服,使之散熱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