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第12個月(1)(1 / 3)

一、飲食營養

1歲嬰兒喂養特點及措施

1歲左右的孩子,逐漸變為以一日三餐為主,早、晚牛奶為輔,慢慢過渡到安全斷奶。如果正好在夏天,為了不影響孩子的食欲,可以略向後推遲1~2個月再斷奶,最晚不要超過15個月。

以三餐為主之後,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證孩子輔食的質量。如肉泥、蛋黃、肝泥、豆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孩子身體發育必需的食品,而米粥、麵條等主食是孩子補充熱量的來源,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孩子的主食主要有:米粥、軟飯、麵片、龍須麵、餛飩、豆包、小餃子、饅頭、麵包、糖三角等。周歲孩子每日的膳食大致可以這樣供給:糧食l00克左右,牛奶500毫升加糖25克(分早晚2次喝),瘦肉類30克,豬肝泥20克,雞蛋l個,植物油5克,蔬菜150~200克,水果150克。

有些家長為了增加孩子的營養,給孩子喝麥乳精,麥乳精是以糖為主的食品,含蛋白質很少,熱量雖高但達不到孩子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要求。長期食用,會抑製孩子食欲,導致營養不良。要想孩子長得健壯,家長必須細心調理好孩子的三餐飲食,將肉、魚、蛋、菜等與主食合理調配。這麼大的孩子,牙齒還未長齊咀嚼還不夠細膩,所以要盡量把菜做得細軟一些,肉類要做成泥或末,以便孩子消化吸收。l歲的孩子,魚肝油要加3滴,每日2次,鈣片每次l克,每日2次。

嬰幼兒營養合理的配備方法

雖然此時的寶寶不再如以往一樣生長得那麼快,但從一個人生長的總過程中看來,寶寶的生長仍是很迅速的。合理營養對於寶寶的健康成長決不可忽視。合理的營養包含兩方麵,其一是提供足夠生長需要的營養。其二是各營養成分之間比例要恰當,不要某種營養過剩,而某種營養又不足。

前一種情況做不到便會出現營養不良,可使寶寶的骨骼肌肉發育受阻,比如身體矮小、瘦弱等,這樣寶寶的身體抗病能力也會下降,易得一些傳染病,以及消化不良、腹瀉等。此外寶寶腦重此時已達到了成人的75%,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直接影響到日後的智力活動和行為的發展,應十分注意。寶寶這時營養不良,蛋白質和熱量以及某些微量元素供應不足,腦細胞的數量就會減少,腦的重量降低,引起腦發育不良,寶寶的智力發展受到阻礙,甚至會導致智力衰弱,影響以後的學習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前一種情況容易引起家長的重視,但後一種情況卻往往被忽視,比如現在的寶寶中尤其城市裏的小胖墩非常多,究其原因是營養過剩所致。這其實並非好事,也不意味著一定健康。飲食中含糖高的食品如巧克力、甜點心,以及高脂肪的食品吃多就容易引起肥胖症,肥胖症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營養中如果蛋白質過多,會加重寶寶肝、腎的負擔,造成肝腎功能不良,維生素A、C、D若過多則會引起維生素中毒。可見,盡管各種營養寶寶生長都必須,但過猶不及。寶寶一天可參考以下的飲食標準:米或麵150克,肉類40~50克,牛奶(或豆漿)250~500克,豆製品25~50克,雞蛋1個,蔬菜水果150~250克,糖10克,油10克。一定要注意,寶寶的飲食中既要含有人體需要的一切營養及熱量,同時各營養素之間應有合理的比例關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糖)=1∶0.64。應提醒的是營養充分和合理是長趨勢的,比如從1~2周內的飲食來看應達到上述要求,而並非每頓飯都應達到標準,大可不必因此而搞上七八個菜。

嬰幼兒食品營養的保持方法

主食的烹調

精米、精麵的營養價值不如糙米及標準麵粉,因此主食要粗細搭配,以提高其營養價值。淘大米盡量用冷水淘,最多3遍,並不要過分用手搓,以避免大米外層的維生素損失過多。煮米飯時盡量用熱水,有利維生素的保存。吃麵條或餃子時,也應連湯吃,以保證水溶性維生素的攝入。

肉食的烹調

各種肉最好切成絲、丁、末、薄片,容易煮爛,並利於消化吸收。燒骨頭湯時稍加醋,以促進鈣的釋出,利於小兒補鈣。

蔬菜的烹調

要買新鮮蔬菜,並趁新鮮洗好、切碎,立即炒,不要放置過久,以防水溶性維生素喪失。注意要先洗後切,旺火快炒,不可放堿,少放鹽,盡量避免維生素被破壞。

肉菜共烹調

先將肉基本煮熟,再放蔬菜,以保證蔬菜內的營養素不致因燒煮過久而破壞太多。

嬰幼兒營養狀況的判斷方法

上世紀70年代末期,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就開始采用上臂圍度進行營養調查,通過這種方法,父母可迅速診斷出嬰兒和1~5歲兒童的營養狀況。目前,國外已廣泛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測量上臂圍度等,評價人體脂肪、蛋白質的營養狀況。

上臂圍度表示所測量部位的肌肉、脂肪和骨骼的圍度。研究證實,上臂圍與體重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可以顯示某一段時間營養狀態的變化,因此,上臂圍是評價兒童輕度營養不良的簡便而有效的指標。具體方法如下:

鑒於上臂是紡錘形,上臂測量應準確地定於中點,經此點將皮尺不鬆不緊地環繞上臂l周,所取得的周長值即為上臂圍值。經大量調查證實:我國幼兒相對營養良好,出生後0~30天的嬰兒中,上臂圍值男嬰為10.6~12.2厘米,女嬰為10.4~12.0厘米;30天至l歲期間,上臂圍增長迅速,6個月達到增長高峰,l歲以後臂圍相對穩定。1~5歲組中,男孩為14.5~16.5厘米,女孩為14.3~16.3厘米,家長可根據所測的上臂圍指標來快速判斷孩子的營養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