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疾病預防
預防冬季凍瘡
凍瘡發生的原因
凍瘡發生於寒冷的時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戶外玩耍或到戶外沒有注意做防寒防護的孩子容易發生的一種皮膚病。當身體較長時間處於低溫和潮濕刺激時,就會使體表的血管發生痙攣,血液流量因此減少,造成組織缺血缺氧,細胞受到損傷,尤其是肢體遠端血液循環較差的部位,如腳趾。
紅色的斑逐漸變成暗紫色,腫脹更為明顯,嚴重者出現水泡。水泡可能會破漬,形成潰瘍麵,這時,疼痛加重。通常,凍瘡會愈合得慢,一直等到天氣暖和時才能好轉。
凍瘡的防護與治療
當孩子要去戶外時,一定要注意給孩子保暖,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別是經常暴露的部位,可適當地塗抹護膚油以保護皮膚。孩子患了凍瘡要及時治療,沒有破漬時在紅腫疼痛處塗抹凍瘡軟膏或維生素E軟膏,也可請中醫開一些草藥煎洗。
當有水泡和水泡破潰形成潰瘍麵時,最好請醫生處理,以免處理不當加重病變而產生合並症。
及時注射乙腦疫苗
乙腦是通過黑斑蚊傳染的疾病,可致使患者產生高熱、頭痛、嘔吐、抽風,甚至昏迷等症狀,並容易留下後遺症,如癱瘓、智力低下等。
寶寶在滿1周歲時連續注射兩針乙腦疫苗,間隔7~10天,在2、3、6、7、13歲仍要各加強一針才能維持身體的免疫力,預防乙腦的發生。乙腦疫苗誘導體內產生抗體需1個月,所以寶寶具體注射乙腦疫苗的時間,可根據各地區乙腦病開始流行時間提早1個月。華北地區最佳注射時間為5月份,東北地區為6月份,南方各省為4月份。
乙腦疫苗比較安全,注射後可出現局部輕度紅腫,個別的寶寶會有38℃以上的發熱反應,根據情況應去醫院診治。若寶寶體質過敏,在注射後第三天,局部的紅腫瘙癢會達到最重。之後就會逐漸消除,不必過於擔心。
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一項由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資助的最新研究結果提示,給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不僅可預防流感病毒感染,而且對呼吸道和病毒(RSV)感染也有保護作用。
經常與流感病毒一起流行的RSV感染,是美國5歲以下兒童因下呼吸道感染接受住院治療的最常見病源,每年因此而住院的患兒約8.4~14.4萬例。
CDC立克次體與病毒性疾病研究室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時5年的研究,他們在聖弗朗西斯科海灣和西雅圖地區調查流感病毒流行占優勢的季節中嬰幼兒的急性呼吸係統疾病住院率。研究人員發現,研究期間,2歲以下嬰幼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約是5~17歲兒童住院率的12倍,這些嬰幼兒無任何發生流感病毒相關並發症的高危因素。他們因此得出結論:應該考慮給2歲以下嬰幼兒常規接種流感疫苗。
兩位內科醫師為這項研究撰寫了述評,他們說,許多兒醫師都有一種感覺,即正常、健康的嬰兒較大齡兒童或青年易患重症流感和嚴重並發症。即使在流感病毒流行期,RSV感染的住院病例數仍高於流感病毒感染的住院人數。
及時注射B型嗜血流感杆菌結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的感染對象為5歲以下的嬰幼兒,通過唾液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在幼兒園的兒童中帶菌率可達到25%以上。B型流感嗜血杆菌侵入人體後,可引起腦膜炎、肺炎、敗血症、脊髓炎、心包炎、會厭炎、蜂窩組織炎等疾病。B型流感嗜血杆菌是造成嬰幼兒嚴重性細菌感染和死亡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中國主要引起小兒肺炎。發病率為10.4/10萬。患兒在應用抗生素的情況下病死率仍高達20%。由於濫用抗生素和細菌的抗藥性,造成治愈率低和並發症多。因此,使用疫苗預防是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接種對象:生後2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反應:局部紅腫和全身發熱。在與百白破混合製劑聯合接種時,發熱和局部反應高於單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