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傅賢覺女士說,她上初中的女兒,崇拜港台明星、韓國影星,崇拜有錢的大老板,對雷鋒、王傑等英雄人物,卻不感興趣。怎麼辦呢?這位聰明的母親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孩子自己去找出她崇拜的人的優點,想一想這些人為什麼能成功。她寫道:
女兒對這些偶像的曆史非常熟悉,說起來滔滔不絕:
“劉德華和梁朝偉都是大孝子,對家人也特別好。”
“演《武士》的韓國影星鄭宇成身高1.86米,特帥,從上中學就有很多女生喜歡他,可他從來不為所動,先奔事業,從模特幹起,而且堅持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從不為錢所動,特有意誌力。最後終於成功了。”
“金喜善14歲就給家裏掙錢了。”
“範曉萱是單親家庭,很小父母就離婚了,可她還總是那麼快樂。”
“李嘉誠在別人都不敢做房地產時他做了,也難怪人家那麼有錢。”……
聽了女兒這些話,我才知道,原來這些港台明星、大老板也幾乎全是從苦日子裏熬過來的。於是,我便開始用這些偶像來教育女兒:
“先堅持把作業寫完再玩,想想人家鄭宇成,沒點定力就成不了事。”
“你比人家金喜善剛出道時還大1歲呢,這點苦還吃不了。”
……
別說,平時我要嘮叨,女兒準嫌煩。可用她崇拜的偶像來進行教育,女兒卻不吱聲了。堅持、耐心、吃苦……這些好品質,就這麼一點一滴地進入了女兒的心田。
教育者要善於因勢利導,這位母親看來就很善於因勢利導。她不和女兒對立,不用自己的崇拜偶像去替代女兒的崇拜偶像,而是讓女兒自己去思索,去找出這些偶像為什麼能成功,並努力去學習這些使人走向成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