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被6所世界一流大學錄取的趙菊英女士說,兒了開始做作業也很拖拉,又慢又不出活。對此家長必須幹預,她說,孩子寫作業慢家長不管是不行的,有時孩子在家寫作業,家長要時不時地去看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或者家長讓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看一下表,寫下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提醒他用了多長時間,有時候,孩子寫作業,讓孩子在一張紙上寫上開始時間。寫日記時,讓孩子每天寫上用了多長時間,孩子自己就能學會抓緊時間。其實當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家長最好陪在孩子身邊,這樣孩子就不可能再去咬橡皮、畫畫,做這些與學習無關的小動作,慢慢地時間一長,糾正過來,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節約時間的好習慣。
具體地說,針對孩子做作業拖拉這一現象,趙菊英女士提出三條對策:
對策一,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陪伴在身邊,孩子就不會貪玩了。有了家長的監督,孩子會抓緊時間寫作業。
對策二,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寫作業,讓孩子在本子上寫下寫作業的時間是幾點開始,幾點結束,每天所用的時間是多少。
對策三,讓孩子先複習,再寫作業,有難題家長打電話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解決完疑難問題再讓孩子寫作業,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寫作業拖拉的現象就少了,速度也會很快提升上來。
這位母親說,通常來說,家長需要陪同21天,因為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固化下來。如果要一直保持好的學習習慣,需要90天,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
這位母親還說,在小學階段,不在於孩子要學多少知識,考多少分,關鍵在於培養他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有了好的學習習慣會終身受益。在小學,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開始,關鍵是家長要陪同孩子學習。一個字,盯。孩子在學習,家長卻在做家務,沒有了大人的監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貪玩。等孩子好的習慣養成了,家長也就不用陪伴學習了,因為習慣成自然。
趙菊英女士說,有的家長說:“我很少陪做作業,可我會堅持檢查作業。”她認為,光是檢查作業,還不夠,一定要盯,直到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止。沒有了大人的監督,孩子很容易一邊寫作業一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