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狀元媽媽就做一件事(1 / 1)

河北省高考文科狀元張涵冰的母親張瑩說,從女兒上小學一年級起到高考前夕,她一直堅持督促檢查女兒的作業。

這位數年如一日堅持為女兒檢查作業的母親說,每天晚飯後,她做完家務都要檢查女兒的作業或考試卷子。如果女兒沒做完則催促她快做,限定時間,以糾正其邊玩邊寫的拖拉作風;如已做完了就檢查一下對錯,並幫助女兒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女兒為自己準備了一個“錯題本”,把作業中特別是考試中做錯的題記錄在案,重點練習,吃透為止。家長則充分肯定這一做法,給予鼓勵,並把“錯題本”與作業本一起列為監督檢查的內容。

從小學到初中,女兒所在的學校有一個規定:由家長給學生的作業簽字。張女士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堅決支持,從未有過懈怠。有時孩子不耐煩地發牢騷說,別的同學的家長連看都不看就給簽字交差,就你拿著棒槌認針(真)。張女士就說:“我不管別人怎樣,我就是要檢查你,誰讓你沒有自覺性呢?誰讓我是你媽媽呢?我這樣做,你現在可能不喜歡媽媽,但你將來會理解媽媽的。我寧可讓你現在不喜歡媽媽,也不讓你將來怨恨媽媽。”在家長的監督檢查下,孩子逐漸養成了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為日後考入北京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具體的做法是:從孩子一上學開始,就認真配合老師檢查孩子作業。

——今天有幾科留了作業?

——每科作業都完成了嗎?

——上一次作業老師發還了嗎?中間有錯誤沒有?

——如有錯誤,一定要改正。

請注意,這正是幫助老師將授課內容落實的地方。而老師一個人要麵對幾十、上百個學生,很難認真檢查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