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名叫何玉麟的家長說,他的兒子上了中學後,興趣頗多,喜歡足球,又愛看閑書,可就是心得全無。隨著中學功課越來越緊,孩子的母親提出:禁看球賽,禁讀閑書。孩子的父親倒覺得,孩子的愛好多,本不是壞事,問題是如何將孩子的一個個看似孤立的興奮點連成線,並與學校的學習緊密結合起來。於是,他便圍繞這個思路去動腦子。這位家長說:
前些時候,見兒子作文“八股腔”甚濃,可憐他一無生活,二無體驗,一介娃娃你讓他寫什麼“驚世宏論”呀?忽然想到,把“閑書”中的材料、典故用進作文中,不乏曲徑通幽之妙。於是麵授玄機:凡老師命題作文,寫作時照“題”選材,材料就從平時讀的閑書中“拿來”;若自由發揮作文,一切悉聽尊便,什麼拿手寫什麼,專攻強項。這一招果然靈!一次作文選拔賽,題目是“起哄”,兒子從英格蘭球迷鬧事寫到諸葛亮空城計中司馬懿、司馬昭的“起哄”,乃至上海灘馬路邊的瞎起哄,點、線、麵在一篇文章中一氣嗬成,一炮打響。從此兒子屢屢代表學校參賽,多次獲獎。高中畢業前,上海交通大學來上海光明中學選苗,一見孩子幾篇描寫身邊的凡人凡事的得獎作文,非常樂於接受他。這樣,離高中畢業還有兩個月,兒子就被保送上了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英語係。
把自己課下的愛好,與課上的功課“打通”,聯係起來,讓人一下有了一片新天地,成績自然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