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從後進生轉變為優等生的嚴國興、胡條仙夫婦說,他們的兒子阿駿,理科好,文科差,尤其作文更是差。怎麼辦呢?離大考隻有短短10天時間了,這對夫婦采取了三條措施,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考前在家中進行一次“模擬考試”。這三條措施如下。
措施一:“說作文”。利用晚餐的時間,把“寫作文”改為“說作文”,著重訓練阿駿準確審題、快速寫作的技能。
為了幫助阿駿寫作文、說作文,家長首先把話題作文的題目集中起來,列成表格,像帶阿駿學數學一樣,首先自己學,細細琢磨話題與材料之間的關係。同時,家長還需自己去收集材料,準備話題,在晚餐上說作文。
通過實踐,家長發現這樣的作文訓練效果很好。短短10天的訓練,基本上激活了阿駿原有的寫作靈感,阿駿的作文有了明顯的長進。通過說作文,激活了他的思路,激發了他的自信,消除了他對作文的恐懼和膽怯。
措施二:準備課本上的素材。為了幫助阿駿寫作文,家長找了好幾篇範文,還翻閱教材,發現有兩篇古文寓意深刻。其中一篇是清代學者彭端淑的《為學》,課文中的窮和尚和富和尚都想去幾千裏外的南海,最後窮和尚憑借著“一瓶一缽”去成了,而富和尚還在為缺少船隻犯愁。這篇古文對寫議論文很有幫助,凡是“立誌與行動”、“快樂在路上”、“事在人為”之類的話題作文,都可以與它聯係起來。另一篇是宋代歐陽修的《賣油翁》,講述一個普通的賣油老人,卻有一手令人驚歎的絕活。這個故事對“熟能生巧”、“平和的心態”之類的話題也有啟發。於是,家長告訴阿駿,教材中有許多材料可以作為作文的論據,因此,隻要把這些已經學過的知識激活,並運用到作文中去,就能寫好作文。還特別要求阿駿務必把這兩個故事裝進腦子裏,這樣就可以放心地寫作了。而家中保存的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阿駿也比較熟悉,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同樣能給孩子的寫作提供論據。
措施三:“模擬考試”。6月11日,9:30~10:10之間,在家中進行作文模擬練習,讓阿駿控製好時間,完成這篇事先他並不知道話題的作文。家長給他選的話題是“學習與考試”。題目如下:
開學初,某班從第一天上生物課開始,老師就在黑板旁邊的牆上貼了一張人體解剖圖,標明了人體的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稱和部位,一學期過完了,老師也沒有提到它。期末考試時,老師取下掛圖,試題是:“列舉人體各主要骨骼的名稱和部位。”同學們異口同聲地抗議:“我們從來沒有學過這個內容。”老師正色道:“這個不是理由,要永遠記住,學習不僅僅是人家告訴你什麼東西。”
讀後,請以“學習與考試”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可以記敘經曆,編寫故事,發表議論,抒發感受。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阿駿寫的作文題目是《自動自發》,家長看了以後,都認為阿駿的作文已大有長進,但覺得題目最好取《自動自發的學習》或《人生處處有考場》、《學習不是為了考試》、《學習最重要的是過程》等。
家長還告訴孩子,有些論據在很多話題中都可以套用,比如兩個和尚和海倫·凱勒,可適用的話題有“快樂”、“盼望”、“拚搏”、“行動”等。通過“模擬考試”,孩子寫作文的信心大增,在6月12日的語文考試中,其話題作文為“風景”。由於前一天的訓練,阿駿的作文構思很快,直接套用前一天的作文標題,以《人生處處是風景》為題,並舉了海倫·凱勒的例子。就這樣,語文考試在有驚無險中過去了。
這對夫婦的幾條措施,都是很見實效的。“說作文”大大縮短了作文時間,又讓孩子接觸到大量作文題目,見得多了,心中自然底氣足些。準備課本上的素材,也是一種應急措施。寫作文,當然是用閱卷老師不熟悉的素材,容易得高分。但如果時間緊迫,用一用課本上的素材,也是一種比較現實的選擇,因為這些素材畢竟學過、有印象,不用再花力氣去背。至於家中“模擬考試”,等於是多練了一次兵。從心理學上講,人有一種“比較優勢”心理,覺得自己多考了一次,準備更充分一些,似乎也就多了一點自信。而有時恰恰就是多的這一點自信,就決定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