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名叫韓敏的家長說,新學期開始,女兒升入初二,增加了一門新課——物理。萬萬沒想到的是,別的課程門門95分以上的她,物理連續三次考試都是80多分,這令她既傷心又苦惱,她開始懷疑自己不是學物理的料。
看到她痛苦的樣子,家長想是該對她進行“點撥”的時候了。於是,家長讓她把書本和這幾次考試的卷子統統拿出來,先把所學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又對錯題逐一進行分析,最後找出這三次均未考好的原因。一是缺乏生活常識,不注意日常觀察,如測量身高,一般用厘米而不用毫米。二是對所學的物理知識不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如長度單位在實際生活中不知如何運用,長江、長城用“米”來測不是小點了嗎?三是求勝心太切,心態不好,雖然做了大量的難題,但對書上最基本的內容卻忽視了。四是不會審題,對題目的要求理解不透,答題時似是而非。症結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針對女兒好勝心強的問題,家長教育她要有一顆平常心,別把分數看得太重。
第二天放學回來,女兒一進門就嚷開了:“老媽,這回我的物理考了100分。”接著女兒又不解地問:“這幾天我都沒看物理書,卻考了100分。前幾天,我天天抱著物理書看,天天做物理題,為什麼總考不好呢?”看到女兒知道總結了,家長心裏暗暗高興,但家長想答案還是讓她自己去找吧。
冷靜對待,查明原因。孩子沒考好,本身就有壓力,在這個時候,家長先不要急於追問排在多少名等,先讓孩子放鬆一下,不讓他感到緊張;以後再詢問原因,這時孩子才能說出原委。找到症結後,家長一是要告誡他遇到這種類型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同時在學習新的內容的時候,也應提醒孩子注意曾經出現的問題。這樣,孩子才能在輕鬆的環境中學而有樂。
嚴於律己,反躬自問。作為家長,在孩子考壞以後,光發火是不對的,而應先從自身找原因,對於孩子的學習,自己是否盡到了責任。如果隻要求孩子得高分,而自己不太關心他們學習的情況,遇到問題也不幫助,那麼就不能光怪孩子了,也應責備自己沒有盡到職責。家長不能一見到低分數就嚷嚷,事情一過,又自顧自忙去了,這樣孩子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有時孩子在課堂上沒有弄明白的問題,家長應給予支持,但不是代辦,並且應一貫堅持,讓孩子感覺在困難時有個依靠,使孩子保持上進的信心。
熱情鼓勵,要求適度。孩子沒考對,心理十分脆弱,對“我能不能學好”產生動搖。這時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加油。關鍵時刻,家長不為孩子加油,難道還指望老師、同學為孩子加油嗎?另外,平時家長切不可對孩子期望太高,非要考個雙百、前三名等。應針對自己孩子自身的情況,提出適度要求。想拔高,也需循序漸進,不能強求孩子一夜之間變成天才。不妨給孩子提出一個新的、可以實現的目標:如“下次爭取門門及格”,這樣在心理上也會有一種“從新開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