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曆史不感興趣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把曆史具體化、細化。在北京市解放軍國防大學工作的一位名叫孫彥的家長說,他的兒子就是不喜歡曆史,不過或許是因為住在國防大學院內,看過不少戰爭片,對打仗的曆史還有那麼點興趣。能否以此為突破口,打開孩子通往曆史的大門呢?借了不少軍事史方麵的書籍,包括槍械、飛機等圖片,但兒子似乎還是沒興趣。有一天,他忽然發現兒子扒在辦公室一座沙盤前,看得很入迷的樣子,心裏不由一動——或許自製“曆史沙盤”,是兒子打開曆史之門的突破口。這位家長說:

我選擇的題材是解放戰爭時期孟良崮戰役的戰場。因為兒子看過反映這場戰役的電影《紅日》,多少還有些印象。於是我和兒子一起動手,清出一塊地方,運來一些泥土、石塊,然後按比例做好沙盤。雖然談不上多精確,但大拱橋不會錯。當我指著沙盤上的雕窩、萬泉山、蘆山、540高地、520高地、600高地等,詳細為兒子講解60多年前的那場生死搏鬥時,兒子顯然被吸引住了。

從此,兒子喜愛上了曆史,尤其是軍事史。

這位家長的切身體會是:利用一切可能,將曆史具體、具體、再具體。隻有具體,孩子才會穿越時空隧道,融入到當時當地,真正體會到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