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一位名叫譚家聲的家長說,他幫助兒子學地理的妙方,就是進行“找地名比賽”。兒子對學地理雖說沒興趣,可一聽說比賽,且找到了還有“賞”,一下子興趣就來了。於是,找地名比賽舉行了一場又一場,兒子贏了一場又一場,不知不覺地,開始愛看地圖了,而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必由之路啊!

這位家長說,辦好這一比賽的一個原則,是先易後難,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條途徑:

其一,先大後小。

所謂先大後小,就是先找大地名,後找小地名。先找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香港這樣的大地名,再找南寧、長沙、武漢一類的省會,最後再找到南皮、奉節這一類的小地名。對小地名,應適當給點提示,並結合地名講一點曆史知識。比如南皮,應告訴孩子在河北,就是學近代史時講到的張之洞的老家,所以張之洞人稱張南皮。奉節,可以告訴孩子沿著長江去找(在四川),並告訴孩子《三國演義》中講到的白帝城、八卦陣遺址,都在那兒。

其二,先近後遠。

所謂先近後遠,就是先找家鄉附近的地名,再找離家鄉遠的地方,先找中國的地名,再找外國的地名。

其三,先簡後繁。

先簡後繁,就是先找比較簡單的某一地名,再找相對比較複雜的公路、河流、山嶽等。比如找出京沈路、京太路、怒江,就比找一個地名要複雜一點。

日本著名教育家多湖輝講過,越是不愛學的,越要變成遊戲來學。這位家長讓不愛學地理的孩子參加“找地名比賽”,正符合這一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