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行!”
龍龍一聽媽媽這樣說,馬上說不。見此,小燕考慮了一會兒,然後,慢慢地對龍龍說:“龍龍,那我們今天吃一個棒棒糖,明天還吃一個,我們天天吃一個棒棒糖行嗎?”
“好!”
小燕對兒子說,“以後我們每天隻能吃一個棒棒糖!”結果,龍龍非常不樂意。小燕換了一種說法,“我們今天吃一個棒棒糖,明天還吃一個,我們天天吃一個棒棒糖”,就讓兒子龍龍非常樂意地接受了。兩種說法,不同的結果,可見,給孩子立規矩時,交流與溝通方式的重要性。這一點,爸爸一定要注意。
現在,由於年輕的爸爸多被繁忙的工作與瑣事所累,所以在與孩子說話時,總是沒有耐心,總是用命令或責罵的語氣。特別是給孩子立了規矩,一旦孩子破壞規矩,一些爸爸總是懶得與孩子好好說、慢慢說,而總會衝孩子大吼大叫。
爸爸不知道的是,因為衝孩子大吼大叫或打罵,難以讓孩子明白規矩,懂得規矩,反而是慢慢對孩子說,好好對孩子說明規矩,更有利於讓孩子守規矩。
如果爸爸想輕鬆地給孩子立規矩,必須注意使用更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千萬不能硬來。
爸爸與孩子溝通規矩,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好呢?如何說,能讓孩子與父母在心靈上達成默契或產生共鳴呢?以下這些方式爸爸可以參考或借鑒。
(1)當最好的聽眾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傾聽,要做孩子最好的聽眾,不管孩子說什麼,父母都要耐心聽孩子講完,哪怕孩子說不,也要讓孩子說出理由。要知道,聽孩子說完內心的感受,甚至聽孩子發脾氣,這是溝通的第一步。
聽孩子說話時,最好是找一把椅子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聽孩子講話時,表情一定要專注,最好凝視著孩子。這等於告訴孩子: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而不是假裝聽著。
(2)選擇恰當的談話時機
與孩子講規矩,也要選擇好時機,如孩子高興時,此時,易於與孩子溝通。此外,父母也可在與孩子一起郊遊的時候聊一下規矩;也可以在餐桌上與孩子溝通,如吃完晚飯後,可以與孩子天馬行空地聊天。如果孩子想告訴父母發生在學校裏的一些事情或與同學朋友一起的好玩的事,一定要耐心傾聽,父母也可乘機告訴孩子一些為人處世的原則與規矩。
(3)反話正說,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孩子都很重視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而鼓勵和表揚總是最能打動和激勵孩子,所以當爸爸發現孩子不守規矩時,與其大聲嗬斥,倒不如反過來說。如孩子在床上不想穿衣服,爸爸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哇,你今天真的準備自己穿衣服嗎?我太高興了。”這樣的表揚,往往會讓孩子高興地按你說的思路走下去,從而慢慢變得守規矩。
(4)拿孩子的優點與其他孩子比較
在生活中,很多爸爸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在立規矩時也是如此。如有的父母給孩子立規矩:自己洗自己的衣服。當自己的孩子不洗衣服,父母通常會說:“你看某某就自己洗衣服。”與其這樣說,不如說:“你比某某學習好,洗衣服也肯定比他洗得好!”這樣,就能激勵孩子守規矩。
(5)睡前溝通很給力
如果你工作很忙,每天下班晚,或要加班,那可以在孩子入睡前,與孩子坐下來談談,與孩子講他應該守哪些規矩,在哪方麵做得比較好,哪方麵需要努力。與孩子聊“規矩”時,一定要多鼓勵孩子,鼓勵他繼續加油或努力。
(6)把孩子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提前告訴他
俗話說:“醜話說在前頭!”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把“醜話說在前頭”!如小小走路慢,爸爸在出門前就要告訴他:5分鍾要走到公交車站,否則公交車就開走了。到公交車站之前,再提醒孩子一次,告訴他還要多長時間。當然,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走到公交站,給點獎勵,不按時就取消某個優惠。
(7)注意說話的語氣
與孩子溝通時,最好是選擇“和風細雨”式的說話方式,少用命令式的口氣。如要用這樣的語氣,“如果你能那樣做,我和媽媽將感到十分高興”、“你能這樣去做,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讓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架”下自由選擇正確的方法或做法,這更利於給孩子立規矩。
給孩子立規矩,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關鍵是爸爸要有耐心。即使孩子破壞規矩或不守規矩,爸爸也要和孩子好好說,而不是打罵,甚至侮辱孩子,更不能給孩子貼上不良的標簽。否則,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受到打擊,就容易陷入迷茫,甚至會破罐子破摔,或對父母給他立規矩的事產生抵觸心理,這樣,反而不利於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了。
及時獎罰+好建議=成功的規矩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為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教育孩子而愁腸百結,那為什麼不試一下給孩子立規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