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驅動力研究(1 / 3)

——以廣州為例

名城保護案例與技術創新

作者:楊瑞妍

摘要:城市建成區(built-up area)是指一個市政區範圍內經過征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的地段,是一個城市不同發展時期建設用地狀況的規模和大小的標誌。不同的驅動因素對於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的影響也各異。選取2000-2009年近十年廣州市城市建成區麵積、人口城鄉構成比、經濟指標數據,探討廣州城市建成區擴張過程中各驅動因素對其麵積擴張的製導作用。

關鍵詞:廣州;城市建成區;驅動力

Abstract:Urban built-up area is a region whose land was built for non-farming place by the government. Urban built-up area shows the scale of land use about the city in different periods. Different drive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urban built-up area. This paper choice 2000-2008 nearly ten years’ urban built-up area、urban and rural rate of population、economic indicator’s data to analysis th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Guangzhou’s urban built-up area’s expansion how do these drivers work on it.

Key words:Guangzhou City;Urban built-up area;Drivers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0)12-64(6)

作者簡介:楊瑞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1引言

國外城市建成區的研究集中於城市建成區擴展與經濟、人口、社會等因素的關係。Dona等(2005)分析了埃及開羅1986—1999年城市建成區與人口分布的關係。Ryozo Ooka(2007)通過對東京當地的能源供應係統提出了該如何可持續發展城市建成區的理念。Mikhail Fragkias(2008)等運用遙感技術對中國珠江三角洲的廣州、深圳、佛山1988—1999城市內部都市集群度進行了排名。國內城市建成區擴展研究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遙感衛星影像解譯獲取城市建成區擴展的時空特征。談明洪、呂昌河(2003) 運用了城市的位序—規模法則和首位城市法則,以建成區麵積為表征研究中國城市規模分布,陳洋等(2007) 結合1982、1990、2000年三個特定時間截麵總結了中國城市化時空演變以及中國城市化水平差異因素;另一類則著重研究特定城市建成區擴張的驅動因素,如人口、社會、經濟等因素。樸妍、馬克明(2006)分析討論了北京城市建成區1978—2002年擴張的經濟驅動。郝素秋,徐夢潔等(2008)通過分析南京城市建成區擴張的時空特征總結其擴張的驅動力因素。本文通過廣州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展的時空特征分析,結合行政區劃、人口城鄉構成、經濟增長數據,總結近十年廣州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過程中的時空特征及其驅動力因素。文章的創新之處在於首次提出以行政區劃變動、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城鄉構成這三個反映人口活動的因素解釋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的機製,對於城市建成區麵積擴張驅動研究提供了另一個角度的思考。

2研究區概況

2.1自然與經濟條件

本文研究區域廣州市地處廣東省的中南部 ,珠江三角洲的北緣 ,接近珠江流域下遊入海口 。其範圍是東經112°57′至114°3′,北緯22°26′至23°56′。東連惠州市博羅 、龍門兩縣 ,西鄰佛山市的三水 、南海和順德區,北靠清遠市和佛岡縣及韶關市的新豐縣 ,南接東莞市和中山,隔海與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相望。全市土地麵積7434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總麵積的4.1%。

截止2009年,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252.54億元,同比增長9.4%。全市汽車製造業和電子製造業分別完成產值2028.77億元和1190.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9%和29.8%,分別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17.5個和20.4個百分點;石油化工製造業完成產值1464.84億元,同比下降0.3%。全市三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684.52億元,同比增長17.5%,快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8.1個百分點,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4.2個百分點。

2.2行政區劃沿革及建成區

廣州市的行政區劃沿革可以分為4個階段,1990年—1995年,廣州市區劃為8區4市,即東山、海珠、荔灣、越秀、郊區、黃浦、天河及芳村八區,番禺市、花都市、增城市及從化市。2000年,增加了番禺、花都兩個區,2005年東山並入越秀、芳村並入荔灣區,新增南沙、蘿崗區。2005年至今,廣州市的行政區劃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見表1)

從廣義上講,建成區是指城市行政範圍內,實際建成或正在建成的、相對集中分布的地區。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到近郊區內、但與城市有著密切聯係的其他城市建設用地。中國統計部門用建成區來反映一個市的城市化區域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