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挫折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培養敢於麵對挫折的女孩(1 / 1)

父母必須讓女孩知道,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往往是與艱難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來的。殘酷的社會競爭將使孩子麵臨極為嚴峻的考驗,未經鍛煉的翅膀將難以搏擊人生的風雨,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要讓孩子特別是女孩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盡早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讓他們從小受到艱難困苦的磨煉,以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誌和毅力。由於社會傳統的影響,很多家庭往往把女孩子當作弱小者來特殊保護,一些女孩子也習慣於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沒有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懦弱的性格。要改變這種狀況,應該為女孩創設適度的挫折情境,培養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增強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告訴女孩要勇敢地麵對挫折,笑傲困難,笑傲挑戰。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都將在生活、工作、事業以及進入社會後的一切方麵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因此,父母必須教給孩子特別是女孩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並把挫折教育作為孩子的必修課。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從小多吃苦、多受累,並讓他們經受一些自己意外的困難和失敗,從而鍛煉孩子承受挫折和失敗的心理。

父母不必擔憂孩子會因為一次挫敗,就永世不得翻身。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自我幫助係統”,這樣的係統會在處理挫折的過程中,接納各式各樣處理不同危機的“方法”。

這正是挫折賦予孩子的未來本錢,它可以讓孩子逐漸而從容地應付複雜的狂風巨浪。

即使哪一次他失敗了,也懂得爬起來再戰,甚至明白什麼時候應該再接再厲,什麼時候可以另起爐灶。這樣的智慧,才是孩子真正應該擁有的。

挫折,簡言之就是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挫折就是這種困難或者失敗在心理上的感受。當然這種感覺是不好過的,因為它使受挫者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難以得到滿足。然而對不同的人而言,確切地說是對意誌品質不同的人來說,挫折的意義卻是極不相同的。

從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看,逆境、挫折的情境更容易砥礪意誌。順境當然可出人才,逆境也可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經過挫折的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力和更強的競爭力。這是因為:

他們既有失敗的教訓又有成功的經驗,更趨成熟;

他們把挫折看成是一種財富,深諳隻有失敗才可能有成功,成功是建立在“失敗財富”基礎之上的,因此更具“笑對挫折”、“迎難而上”的風範;

“天生我才勝挫折”,不管是生物意義上而言的“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還是“奮鬥為成功之父”、“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古老箴言,在人類身上都體現出意誌的努力。

今天,我們大家最為典型的偏見是:男孩子將來要去闖蕩社會,從小進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是應當的;女孩子的將來主要是操持家務而不是創業,因而沒有必要讓她從小就去吃苦受累。顯然這是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種延續。社會上之所以在已經喊了幾十年男女平等口號之後,仍然在政界、軍界,乃至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麵,女性傑出人才都如鳳毛麟角,正是由於這種傳統思想造成的結果。因此說,在21世紀這樣一個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更需要父母們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對女孩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讓她們長大後同男子一樣,去搏擊人生,創造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