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曆:某一天,你一向乖巧的女兒忽然和你硬碰硬地大吵了一架。你一定很生氣,想要給她點顏色瞧瞧,甚至你會火冒三丈,想要好好懲罰她。

可能你一向規規矩矩的孩子,突然把自己關在房裏拚命摔東西,任你喊破喉嚨也不開門,你肯定有一種想把門劈開進去揍她一頓的欲望。如果某一天你真的遇上了這樣的事,請你不要大驚小怪,忍一忍,讓她痛痛快快地發泄一回,做一件她認為驚天動地的事吧。

孩子慢慢長大了,心裏想的東西越來越多,那種“給塊糖就不哭”的日子已一去不複返。他們開始用心去感受世界;開始尋找自己的朋友;開始將心裏的一個角落封閉起來,隻裝入自己的小秘密;開始注意別人的眼光,並想方設法引人注意。尤其是那些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孩。她們偶爾也會想做一回“壞孩子”過過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為了父母的高興,也不必博得老師的表揚。

這時,你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保持沉默。如果你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和信心,你何必在乎孩子偶爾的反常行為呢?相反,你應當為自己的孩子懂得采取這種並不太糟糕的發泄方式感到高興。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他們正處在天真爛漫年齡段,壓力有時會令她感到無所適從,如果她總把學習、生活或是人際交往中遇到的所有不愉快悶在心裏,長此以往,難免有一天會做出什麼不可收拾的事情,還可能造成心理障礙。

每個人都應當學會發泄情緒,尤其女孩子,她們心理承受能力差,也不會用大道理來開脫自己,要她們能很快調整心態,做到豁然開朗,似乎有些苛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情緒發泄出來,這對她們的身心都有好處。盡管有時她們的方式有些過激,你也應該給予充分理解。你所需要做的不是阻止她們,更不是大發雷霆或使用暴力,而是讓她們懂得發泄自己的情緒時,不能拿別人當出氣筒,也不能失去理智,總要適可而止。當你的孩子情緒平息後,你會發現她比以前更懂事了,還會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感到慚愧,並對你的寬容心存感激。這時,你再適時說教,她一定心悅誠服,豈不一舉兩得?

當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時,應該讓孩子有機會把它表現出來,而不要去壓抑它。如果不允許孩子生氣、悲傷、不滿和痛哭,那麼,孩子隻能壓抑自己,由於情緒得不到宣泄,其內心的壓力就會變得更加強烈,長時期地積累在心中,可能導致身體和心理的障礙。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話。當孩子在傾訴心中的不滿和怨氣時,家長要耐心地洗耳恭聽,不要輕易打斷,更不要以教訓式的口吻訓斥。盡管孩子在傾吐自己的內心體驗時有時詞不達意,有時甚至不合情理,但是,給兒童以傾吐自己情緒體驗的主要價值,在於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話被家長當作一回事了,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合理疏泄的途徑。

作為父母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如同你了解晴天和陰雨一樣,可以隨時洞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發現她情緒低落或反常時,引導她尋找一種好的發泄方式。你可以試著與孩子進行麵對麵的交流和疏導;你可以帶孩子到野外登山,或進行較激烈的體育活動,讓她的情緒得以釋放;你可以兌現一件她久為期盼的承諾,以滿足她此時不平衡的心理;或是你主動離家一天,讓她邀好友們來開個聚會,任憑她們扯著嗓子唱卡拉OK,或瘋狂地扭一扭迪斯科……你會發現她並不會濫用你給她的自由,相反,你的理解也許更拉近了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你們彼此相處會更和睦、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