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美源於儀態:訓練女孩的文明禮儀(1 / 1)

禮儀是一種社會規範,對其遵守與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對你是否接納。一個人要想有好的儀態,必須從小培養。以下是有關禮儀的幾個主要方麵。

(1)個人禮儀

個人禮儀包括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著裝幾個方麵。

①儀容儀表方麵

要求整潔幹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幹幹淨淨;

頭發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

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能當著客人麵嚼口香糖;

經常洗澡、換衣服,消除身體異味,有狐臭要搽藥品或及早治療。

②儀態舉止方麵

主要對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提出要求,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鍾,臥如弓”;

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站立時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諱無精打采、縮脖、聳肩、塌腰,正式場合不能雙手叉腰或將雙臂環抱於胸前;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兩腿間距與肩同寬,不能叉開,雙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體;

走路要求挺胸抬頭,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表情神態要求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麵帶自然微笑,忌諱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動作習慣。

③談吐方麵

要求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不能沉默無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

交談時忌諱東張西望、翻看其他東西。交談的人如果多的話,不可隻跟一人談話而冷落其他的人。

④著裝方麵

要求幹淨、整潔、合體,忌諱皺皺巴巴。

(2)公共禮儀

公共場所禮儀包括走路、問路、乘車、購物、在影劇院等方麵。

走路除了注意體態、姿勢之外,要遵守交通規則。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行人要互相禮讓,青年人主動給長者讓路,健康人主動給殘疾人讓路。

如見到熟人需要交談,應靠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向別人打聽道路,應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年輕人問路應選適當稱呼,如“老爺爺”、“阿姨”、“叔叔”等,然後再問路;聽完回答之後,一定要說“謝謝您”;如果被陌生人問路,則應認真、仔細回答,假如自己不清楚,應說“很抱歉,請再問問別人”。

到商場、超市購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禮貌語言,忌諱用“喂”、“咳”等字眼,購物之後也應說“謝謝”。

在影劇院裏,不能大聲喧嘩,不能亂扔紙屑、果皮;應提前一點兒到場、入座。如果遲到,入座時走姿要低;速度要快;觀看真人演出時,要尊重演員,適時禮貌鼓掌;演員謝幕時,不能提前退場。

乘坐公共汽車、火車,人多擁擠時要照顧老人、小孩和殘疾人;人與人之間互相碰撞,不要惡言惡語,要有理解、寬容的態度;要保持車上衛生環境,不亂扔東西;上車不要搶座。

(3)待客與作客禮儀

家中來客人,要事先有所準備,把房間收拾整潔。

中小學生也要學會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進屋,幫助客人放衣物,請客人在合適的位置落座;問客人喝什麼飲料,主動送上,要雙手呈、接物品;要主動、大方地與客人交談;客人要走時應禮貌道別,說“再見”、“歡迎您再來”。

去親友家做客要儀表整潔,談吐文明;不經主人允許,不可隨意動用主人家裏的東西,即便是至親好友也應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

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時的禮儀:不能搶先入座,不能先動食品;要請長輩先坐下,長輩動筷後再動筷子,用餐時雙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飯後,略陪大家一會兒,或者說“我用好了,請慢慢用”,然後再離座去別的房間休息;告別時,要說感謝的話或發出邀請,如“今天真高興”、“歡迎到我家去”。

家長要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如果自身不重視禮儀,就無法教育培養孩子。禮儀就體現在生活之中,隻要家長重視,以身作則,隨時說明要求,讓孩子按要求去做,發現孩子有不講文明禮儀的行為,及時指出讓其改正,這樣就能逐步培養出孩子的文明禮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