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房企轉型:出路與商機(3 / 3)

■互聯網思維:從線下走向線上

很多行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正發生著顛覆性的改變,不少人也在研究互聯網怎麼影響和改變房地產。建平台、搶資源、做規模、占先機,電商從當初網上拍賣、秒殺的星星之火,發展到現在被多路資本看好、各種平台對擂的燎原之勢。微博、微信等移動互聯終端成為當下地產營銷的新武器;數據、移動、平台三大法寶逐漸成為當今房地產營銷新模式的利器。

然而,這些看起來非常熱鬧的局麵其實隻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表象,移動互聯網顛覆的是價值創造的規律,是回歸商業的本質——真正找到客戶的痛點和普遍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不僅僅為企業創造利潤。

對於房地產開發商而言,數量巨大的業主群無疑是他們擁有的最寶貴財富,而在互聯網思維下,倘若找到合適的突破口來開發這一財富,將成為房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業務增長點。在這種思維之下,不同的房地產企業運用互聯網思維,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三種形式的探索:第一,營銷模式電商化。將房地產營銷由傳統的線下往線上拓展,並通過“大數據”手段科學確定細分市場、客戶渠道和精準的廣告投放。一些房地產企業2013年便開始籌備進軍電商,並計劃將旗下業務打包上線。第二,建立線上社區服務平台。依托信息技術,將傳統的物業管理轉型升級為社區服務平台,為社區居民提供管家、商業、小貸、文化、娛樂等各種服務,充分挖掘客戶的消費能量。第三,嫁接互聯網金融資源。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餘額寶”等線上理財產品已經對現有投融資體係有了相當的影響。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2014年1月在人民幣貸款增加1.32萬億元的同時存款罕見減少9402億元。目前,線上理財資金主要投向貨幣基金。為保持較高的收益率,已經有人在考慮將其投向房地產、基建等領域。

危機-商機:中國改革助力房企轉型

2013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新一輪中國經濟社會全麵深化改革拉開了序幕。會議發布的決議,對15個大類、60個小類、300項改革措施進行了詳細的部署,範圍廣泛、內涵豐富。當前,部分改革舉措已經在逐步落實。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根據他對三中全會精神的理解和對改革實踐的觀察,結合房地產行業本身的具體特點,認為房地產企業在當下中國改革的過程中將麵臨四大發展機遇。

■機遇一:房地產企業的總體發展環境將更為寬鬆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張玉良認為其核心精神可以歸結為:放鬆管製,市場決定,對內搞活,對外開放。客觀上來講,過去我們的管製還是太多,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對微觀事務的直接管理還在不同層麵廣泛存在。僅就與房地產行業緊密相關的各要素而言,城鄉土地、信貸利率、人口戶籍等都是高度管製的,房地產調控就是這種狀況的集中體現。可以預見,隨著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全麵深化和持續推進,資源配置將更加市場化,房地產調控也將更加市場化和具有針對性,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企業都將迎來更加寬鬆的外部發展環境。

■機遇二:“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係建設” 行業產能將進一步釋放

政策層麵將更加注重對市場供應端的調節,行業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各種跡象都表明,新一屆政策製定者對房地產的政策思路較之前有較大的變化。自去年以來,新一屆政策製定者不再像以往那樣強調“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而是轉而提出“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係建設”。張玉良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標誌著,政府對房地產的政策焦點,已經由解決“房價上漲過快”的具體問題,轉變為“住房供應體係建設”的係統問題。優化供應端,建立合理的住房供應體係,並通過市場化手段加大保障性、自住性住房供應量,優化住房供應體係結構,將成為房地產業的首要任務。屆時,房地產行業的產能將進一步釋放,同時房地產企業的活力和積極性也將被進一步激發。

■機遇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將增加住宅剛性需求

隨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序推進以及大規模棚戶區的改造,將進一步增加市場對住宅的需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都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其基本落腳點是:除特大型城市外,逐步放鬆戶籍管製,逐漸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隨後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更是就此提出了“3億”的具體指標,即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隨著這些具體指標的逐步落實,大量進城落戶人口(有時還包括他們的隨遷家屬)、棚改居民將對城鎮首套住房和改善住房產生剛性需求。這將為住宅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機遇四:“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將進一步增加對綜合地產的需求

隨著“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的逐步深化,將進一步增加市場對產業、商業等綜合地產產品的需求。安居和樂業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同時,必須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必須增強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這就對城鎮的產業支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強調“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也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鮮明導向。要發展產業、拓展功能,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一體,就必須有具體的載體。因此,可以預見,現在方興未艾的產業地產、商業地產等綜合性地產,還將麵臨巨大的市場需求。順應這一需求,發掘多重商機,結合各自特點和優勢,積極進行多元化轉型發展,中國房地產企業還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利好與無限生機。

危機隱含商機,商機帶來生機。思路決定出路,轉型決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