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解幸福密碼 打開幸福之門(3 / 3)

故此,筆者一直主張對長輩一定要孝敬,但不一定要孝順;孝敬是絕對的,孝順是相對的。

隻要以孝敬、孝心為軸心構建的家庭,一定是和諧的、幸福的家庭。

(三)以陰陽互補共容,構建幸福婚戀恒久機製

根據太極陰陽和合哲學原理,男女婚戀應如陰陽和諧關係,負陰抱陽,剛柔相濟,互動共生,互需共容,互補共進,互促共榮。

陰有陰的特性與魅力;陽有陽的特質與引力。與此同理, 女子要有女人味,男人要有男子氣。

女子當以陰柔為主施展魅力:溫柔而不失堅強,憂雅而不失活潑,愛美而不奢侈,嬌嗔而不暴怒,撒嬌而不撒潑,對男方的缺點和不足,多指正而少指責,多指點而不羞辱,多鼓勵其上進而不求全具備。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不愛?有這樣的妻子,哪個家庭能不幸福?

男人則當以陽剛為主輻射引力:胸懷豁達,體貼包容,自信而不自負,剛強而不自傲,豪爽而不霸道,有主見而不專斷,對女方多讚美而不奚落,多啟發而不數落,多寵愛而不冷落。這樣的男人,能沒有女人愛?有這樣的丈夫,哪個家庭能不和諧?

和諧幸福婚戀的真諦,不是找到十全十美的完人,而是有眼緣、話緣和情緣,才結姻緣,是相互欣賞對方優點並盡量激勵其發揚光大、相互包容對方缺點並盡量激勵其克服完善。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相互激勵,相互完善,這就是構建幸福婚戀恒久常新機製的秘訣。

(四)以愛的教育為主導,助開子女幸福之門

父母對兒女的教育,依然必須以愛為核心,生活上關愛、情感上疼愛,但不可在物質上寵愛、是非上溺愛。必須以愛的教育為主導,以關愛之心教育其敬長愛幼,以喜愛之情引導其熱衷求知,以博愛之理啟發其明辨是非。

父母對兒女的教育本質上屬於家教,而家教的內涵主要為兩大職能,本人概括為“六字訣”,即:培養兒女的“求知欲”、“是非觀”。一是培養、誘發其好奇心和求知好問的興趣與欲望,而不是直接教他們認字、算算術(這些知識的傳授是學校老師教育的職責);二是引導、啟發其正確的是非觀,使之從小就能初步判斷是非善惡,用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手段鼓勵其行善助人做好事,批評處罰其錯誤行為和動機,從小培養好人格、樹立好品行。而且,是非觀比求知欲更重要。人們通常說此人有沒有“家教”,就是指其父母長輩有沒有教他是非觀,有沒有培養他好品行。

試想,孩子從小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即濃厚的學習興趣,還用愁他們在學校學習不好、不自覺嗎?

孩子從小有了鮮明的是非觀,培育了善良正直博愛的人格人品,還用擔心他們會損人利己、危害社會嗎?

這樣求知欲高、人格感強的兒女,將來還打不開人生幸福之門麼?

構建幸福中國,共創幸福世界

習近平主席去年訪美時這樣闡釋了“中國夢”和“世界夢”:我們追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我們的“中國夢”與美國人民的“美國夢”和世界各國人民的“世界夢”,是相通的。

筆者研習後認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夢”的三大內涵,但終極目標歸宿在“人民幸福”這一點上;而且,“人民幸福”,恰恰是“中國夢”和“美國夢”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世界夢”的相通點、聯接點、共同點。

鑒此,筆者認為:“中國夢”的核心目標是構建“幸福中國”;“世界夢”的終極目標是共創幸福世界!

什麼叫“幸福中國”?幸福中國是每個中國人的幸福的總和,是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公平滿足每個中國人的物質、精神各層次人性需求並使之愉悅、幸福的多元共生、多元共和、多元共榮的中國!

什麼是“幸福世界”?幸福世界是每個國家的每個公民個體幸福實現的總和,是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公平滿足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每個人的物質、精神十大層級人性需求並使之愉悅、幸福的多元共生、多元共和、多元共榮的世界!

多元共生,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幸福世界的生態基石;

多元共和,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幸福世界的必由之路;

多元共榮,是構建幸福中國、共創幸福世界的終極目標。

在地球人類多元共生的自然與社會生態基礎上,通過人類社會多元共和的必由路徑,全球攜手共同構建多元共贏、多元共榮的幸福世界,這是地球人類共同的永恒使命和終極目標。其基本內涵包括:

全球生態複歸一體化——構建人類生命共同體;

全球經濟發展均衡化——多元共享一體化成果;

全球政治多元共和——構建人類和平永恒化機製;

全球文化多元共榮——構建東西方文明互補共進格局……

當世界構建起多元共擔的全球生態複歸一體化、多元共享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多元共和的人類和平永恒化、多元共榮的全球文化和諧化機製與格局,那便是打開了“幸福世界”的大門!

當地球村的每個公民都能公平滿足人性的各層次需求,都能認知幸福的密碼、掌握幸福的秘鑰、打開幸福的大門,都能實現每個人自己的“幸福夢”,那便是實現“人類夢”、“世界夢”的光榮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