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聯想收購穀歌手中虧損的摩托羅拉移動,既滿足了收購方(聯想)借高端品牌之“雞”孵自我品牌之“蛋”的願望,也使目標方(穀歌)輕裝繼續參與安卓係統的比拚之中,兩家還達成合作意向,可謂互利雙贏。但同時,聯想由於其業務起步較晚,進軍美國電信市場後對以蘋果公司(2013第三季度統計其市場份額分別為36.2%)為首的美國本土企業則暫時不會帶來巨大衝擊。
3.並購理念和企業公關比較。聯想成功並購與其國際化理念密不可分,從更換品牌為國際化做好準備,到將聯想總部遷至美國充分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聯想的國際化戰略成效顯著。其海外並購都十分注重與當地企業界和相關部門開展積極有效的溝通,據了解此次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聯想聘請的顧問公司是瑞銀集團,而穀歌的顧問公司是華爾街投行瑞德集團,這就為其公關和打理目標公司所在國的相關收購業務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相較之下的華為則乏善可陳。華為雖早已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但對美國市場未做深入了解。美國的企業界對政界的遊說影響極大,而政界出於競選或其他利益目的,往往對商界多加關注。甚至有些政客議員打著意識形態的旗號,對類似華為這樣的中資企業,高喊保護國家安全、實則推行貿易保護。如無過硬的公關梳理、細致的並購安排,恐怕隻能一廂情願。
三、啟示與建議
1.從宏觀的經濟政治層麵來看。我國此類企業要想進入美國這個龐大而又吸引人的市場,就必須要搞清楚他們的“人情世故”,將自己的並購目標與其社會關係充分協調,在同行業、企業界乃至政界的“功課”做到位。
2.就微觀的企業角度而言。企業首先要對自身在同行業中的地位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對自己在目標國市場的優劣勢有準確的判斷,不光要知己,更要知。既要了解產品的層次結構,又要搞懂市場的競爭格局,繞開有可能觸碰所謂國家安全雷區的行業領域,力爭通過合作共贏來使自己的企業發展利益最大化。
3.政府應發揮積極作用。針對美國市場,我國政府應在積極鼓勵中資企業走出去的同時,給予他們堅定的後盾以保障。在涉及中國相關產業的在美發展這類問題上,我國政府有關方麵應在以中美戰略對話為代表的高層次交往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解決,把來自國內企業界的呼聲實踐下去。積極充分地利用多邊協調機製,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從而為商界的跨國投資提供便利,以利雙方經濟,造福兩國人民。
四、總結
從華為和聯想兩家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國電信行業走出國門,博弈全球,尤其是進軍美國市場的曆程必將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要想在並購中實現其目標,我們的企業應該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並對從自身、從目標方乃至國家的層麵給予充分的估量。
參考文獻:
[1]邢仁雷,劉昕.談新貿易保護主義下的國家安全審查製度——從華為、中興收購受阻談起.
[2]謝法浩.“國際政治壁壘”——華為並購美企失敗探析.
[3]華為官網:華為2012、2013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