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美國和日本的農協組織的運作體係給了我國很好的借鑒,絕大多數農民和農場主加入到農協組織,農協組織為他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提高了農戶參與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促進生鮮蔬菜物流發展。現階段,我國的農戶仍主要以分散經營為主,如何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一直是理論界和政策製定的焦點。
3.加快生鮮蔬菜物流的信息化建設
國外發達的生鮮蔬菜物流都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我國要建立現代化得生鮮蔬菜物流信息係統,實現生鮮蔬菜物流信息化需要加強生鮮蔬菜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我國現有的生鮮蔬菜網絡的整合力度,改變小而散和重複建設的局麵,加強硬件、軟件的建設,提高網絡服務質量。
4.加強對生鮮蔬菜物流技術的研究,借鑒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
我國應加快引進先進的生鮮蔬菜物流技術,逐步實現生鮮蔬菜物流的信息化、自動化。許多發達國家的包裝和加工技術非常先進,如日本在港口附近就建有很多生鮮蔬菜加工工廠,當進口生鮮蔬菜運抵到港口之後,會馬上被轉運至各個加工工廠進行加工包裝,之後再通過冷鏈物流運輸到零售環節,在加工包裝的過程中,大大增加了生鮮蔬菜的附加值。我國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生鮮蔬菜冷鏈保鮮技術,為生鮮蔬菜物流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要加快提高生鮮蔬菜加工能力,努力提高生鮮蔬菜的附加值。
5.注重生鮮蔬菜物流人才的培養
西方發達國家在 20 世紀70 年代就開始發展物流教育,據調查,美國物流管理者中約有92%具有學士學位,41%具有碩士學位,22%具有配送工程師和倉儲工程師的專業資格證書。我國應加大對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的力度,建立生鮮蔬菜物流人才培養體係。
6.發揮批發市場在生鮮蔬菜物流中的重要地位
我國生鮮蔬菜生產規模小且散,單個農戶進入市場比較困難,大多城市生鮮蔬菜消費量的 70%~80%又需要靠外地調入,因此建立以批發市場為主體的生鮮蔬菜物流體係,仍然是生鮮蔬菜物流發展的重要環節。 所以完善我國批發市場的管理製度和配套服務設施尤為重要,應建立完善生鮮蔬菜質量檢測體係、金融結算體係、加工服務體係、物流配送體係、信息網絡平台等。我國應加快完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政策法規,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步入法製化軌道。
五、結論
從我國生鮮蔬菜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生鮮蔬菜冷鏈物流還很不成熟,存在著硬件設施建設不足、冷鏈物流體係不夠完善、整體規劃缺乏、市場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業介入少以及軟件技術落後等問題,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為完善我國生鮮蔬菜冷鏈物流市場,企業要加大對冷鏈物流的投入,開發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製度;另一方麵,更需要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從整體上把握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動向,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構想。
參考文獻:
[1]張京衛.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發展分析及啟示[J].農業經濟,2007(7).
[2]周敬.中日蔬菜供應鏈比較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50).
[3]蔣侃.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分析及其優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1).
[4]陳漢明,曹愛萍.果蔬冷鏈物流的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
作者簡介:李瑜生(1983- ),男,廣東廣州人,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物流管理講師,廣東省技術能手,從事物流專業教學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