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現狀與分析(1 / 2)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現狀與分析

智庫

作者:劉文菊

摘 要: 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全球範圍內因為操作風險而造成銀行產生重大損失甚至破產的案件不斷增多,由於操作風險分布的廣泛性和管理的複雜性,一直缺少有效的風險測量和控製的手段。再加上我國的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尚處於認識、深化階段,因而對於操作風險進行有效的控製和管理是現在我國商業銀行所麵臨的一個重要而又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先介紹了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現狀,對造成管理上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給予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風險管理

隨著現代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已經成為了金融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以經營貨幣為主的特殊行業,其具有高風險性,因此對於風險的管理和防範一直是商業銀行發展的主題。我國商業銀行麵臨的風險主要有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一直以來是各個商業銀行風險控製的重點,到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成熟和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和控製技術,操作風險雖然一直存在但卻未被重視,直到新巴塞爾協議的推出,對於操作風險的管理和控製才逐漸引起銀行業和監管機構的注意和重視。

一、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迅速,金融產品的種類也不斷地增多,由此所帶來的風險也不斷增加,特別是操作風險問題頻發,其影響力和破壞力逐漸增強。比如,2001年,中行開平支行三任前行長等人內外勾結,大肆貪汙挪用巨額銀行資金,9年作案,造成4.83億美元巨額虧損;2004年錦州市交通銀行2.21億元不良資產核銷案件;2010年底齊魯銀行銀行職員與外部人員內外勾結詐騙金額達 101億案件等,從這些案件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我國商業銀行在操作風險的管理和控製上還有很大的漏洞,特別是人為因素影響很大。除此之外,因為間接地操作失誤、不完全的流程管理、不規範的法律規範等造成損失的案件也時常發生。操作風險已經成為了商業銀行需要重視和防範的重點,加強和改進操作風險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二、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問題發生的原因分析

1.對於操作風險管理理念和認識存在偏差。許多銀行從業人員對於操作風險的認識不足或片麵,對於操作風險僅僅從字麵上認為是操作性風險,而沒有真正地去把握其內涵,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有問題或不完善的內部程序、人員、係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而不僅僅是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由於操作不恰當而造成的操作性風險。銀行監管審查部門對於操作風險的事前防範措施和事中控製的措施往往比較少,而主要重視事後管理。同時對於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管不足,而是將精力主要集中於普通基層員工,這樣一旦高層管理人員操作失誤或存在道德風險,它所引起的操作風險的危害可能會更大。

2.造成操作風險的人為因素。引起操作風險的因素中人為因素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主要包括銀行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能力等方麵。許多重大的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都是由內部欺詐和外部欺詐所造成的,甚至一些係統問題也是由於銀行人員的工作疏忽造成的。因此人為因素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管理問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對商業銀行來說提高員工的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