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管薪酬對內部控製有效性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基於代理理論,高管越被激勵(薪酬越高),高管越有動力去建設和維護並實施好內部控製,處於長遠的發展,更願意為公司效勞,和股東分享真正的經營成果,而非賬麵表麵虛假的成果。良好的內控又促進績效的增長,對高管的聲譽也具有積極作用,高管更願意為維護良好的聲譽而維護內控的實施。
(三)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製有一定的影響,但不顯著
理論上,治理結構是為解決代理問題而存在的治理機製,具有監督作用。越完善的治理結構,公司內部控製越有效。但實踐中,目前絕大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都滿足了證監會規定的最低要求。但有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隻是形式上而非實質上的“更完善”,比如董事會規模很大,但是對重要事項卻總是由大股東說了算,又或是設立的審計委員會監督力度不夠,勝任能力不足,都不會對內部控製的有效實施有正麵的影響。
(四)公司特征與內部控製也有一定的相關性
1.規模大的公司有資本投入內控的建設與實施;
2.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由於快速增長,內控的建設跟不上相應企業的快速發展,以致內控往往存在較大的漏洞,所以處於成熟階段的公司的內控相對成長期的內控較好;
3.風險水平高的公司內部控製越薄弱;
4.業務越複雜,內部控製建設越困難,內部控製越薄弱;
5.盈利能力越強,內部控製建設越有保障,內控越好。
以上特征與內部控製的關係也並非絕對,比如企業建立內部控製係統都會受到資源的限製問題,因此,要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相應的內控製度,因此小規模的公司雖然沒有規範的內部控製程序,也並不一定代表其內部控製無效。
(五)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利於內部控製的有效實施
內部控製製度的有效性主要取決於設計的有效性以及運行實施的有效性。內部控製包括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內部監督五要素。其中內部環境是基礎,而內部環境要素又包括組織構架、權利和責任分配、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與戰略發展、人力資源政策和實務、企業文化與溝通、社會責任,各要素之間相互交而非獨立。企業文化涉及企業成員的誠信與道德觀。一個沒有誠信與道德的企業,必定是一盤散沙,設計再好的內部控製也無法得到實施。
(六)市場化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內部控製建設與實施的程度
市場化程度越高,政府幹預越少,市場機製越完善,企業間的自由競爭越充分,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企業必須不斷完善自身的建設,往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製並監督其實施。
四、結論
內部控製的有效性因素攘括企業的方方麵麵,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需要企業全員的參與與努力。古人雲:“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不控則敗。”內部控製的有效性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站足一席之地,也利於資本市場更加有效地運行。同時有效的內部控製隻能合理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非絕對保證。
參考文獻
[1]林斌,李萬福,王林堅,舒偉.內部控製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後果研究——國外內部控製實證文獻評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46-56.
[2]敖冰星.內部控製的形成與發展——以董事的內部控製職責為中心[D].上海:複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