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珠三角小微企業融資調查及分析(1 / 3)

珠三角小微企業融資調查及分析

企業論壇

作者:曾林揚 陳煒 林棠

【摘要】本文通過對212家珠三角小微企業的調查,其結果較真實地反映了珠三角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造成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有非市場化的曆史教訓、銀行的私有化改製和外資銀行帶來的市場化理念,內部原因主要是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用市場化手段破解難題的途徑是讓市場教育企業、增加小銀行數量和建設市場化的融資環境。

【關鍵詞】珠三角 小微企業 融資 調查

雖然小微企業的資金困難得到廣泛關注,但對珠三角小微企業目前麵臨的融資問題仍缺乏比較現實的實感資料和事實判斷。2013年5~6月,筆者通過廣東省4所本科和專科院校近年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渠道,對珠三角小微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較真實地反映了珠三角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況。

調研對象是根據201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如工業企業從業人員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2000萬元以下、其他企業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或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的為小微企業。通過問卷、交談和走訪的方式,調查了珠三角地區212家小微企業。其中佛山占34%,東莞21%,廣州11%,深圳10%,其餘占24%。樣本在珠三角地區分布比較平均。

一、小微企業的總體經營狀況

在回答“你所在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問題時,23%選擇很困難,32%困難,30%一般,15%良好。目前珠三角小微企業正麵臨著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受到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強烈衝擊。外部衝擊來自全球需求疲軟、人民幣不斷升值。珠三角企業屬外向型產業結構,主要從事出口業務,歐債危機後,出現了海外訂單明顯減少、訂單壓價、出口競爭力下降等情況,大中型企業的壓力必然傳遞給小微企業。內部衝擊方麵,如企業人工成本上升,土地廠房價格上升,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成本上升,物流價格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小微企業基本上沒有定價權,銷售價格不能相應提高,原本就不大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直至虧損。

此外,產業低端最脆弱,受衝擊最大。首先,珠三角中小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兩高一資”和勞動密集型領域,處在產品增值鏈的低端,它們生產的恰恰又是大量順差的產品,當政策調整和外部衝擊來臨的時候,麵臨的生存環境非常困難。其次,企業的困難除了受大環境的影響外,主要還是生產經營管理粗放、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等自身問題,這些企業被淘汰出局隻是遲早的問題,危機隻不過是加速了這種消亡的時間。曾經依靠低成本競爭優勢獲得高速發展的珠三角模式,到了生死關口。

在上述“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人工成本上升”、“融資難”四大小微企業難題中,選擇“融資難”的占比43%,成為小微企業居首的難題。

二、小微企業的資金和融資狀況

從調查情況看,企業資金緊缺的占比26%,較緊缺的占47%,一般的占18%,寬鬆的占9%,可見小微企業整體上資金是緊缺的。資金是企業的血脈,是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障。自有資金是小微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珠三角的小微企業多數從家庭工業發展而來,很多小微企業仍然保留著家庭經營的模式,業主的自有資金是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資金緊缺導致小微企業收縮生產規模,企業產能不能充分發揮。

既然資金緊缺,企業的融資意向是怎樣的呢?44%的小微企業對融資的需求程度不強,33%表示一般,隻有22%需求強烈。這反映了企業複雜的心態,一方麵資金緊缺,另一方麵由於對外融資的困難和擔心還款問題,企業處於保守狀態,因為,23%的小微企業認為獲得銀行貸款不可能,38%認為很難,14%認為較難,25%認為一般。對於銀行拒貸的原因,67%小微企業的回答是無抵押,33%是企業信用達不到銀行要求。可見,良好的信用是小微企業融資成功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