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幼兒的疾病防治(5)(2 / 3)

降低室內溫度,應用水袋或冷水濕毛巾前額部冷敷,酒精擦浴或冷水擦浴(不要擦前胸和腹部)解熱藥物等方法降溫,保持病兒體溫在38℃左右。

有呼吸暫停或呼吸漸快等呼吸衰竭表現時,要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搶救,痰多阻塞時要吸痰,同時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保持皮膚幹燥,經常翻身,以防褥瘡和墜積性肺炎。昏迷病人要在身體易受壓部位放置氣圈,棉花墊或塑料泡沫墊。

保持口腔清潔,勤用生理鹽水漱口或用野菊花煎液漱口,口腔有潰瘍時可用1%龍膽紫或冰硼散洗擦。

恢複期要加強患肢體功能鍛煉,包括按摩,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癱瘓時用針灸,理療,維生素B1、B12、麝香、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促進功能恢複。不會說話者要耐心反複地教說話,以熟悉的人或事物開始教起,反複練習,多數能恢複正常。

預防措施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子孽生地。春末、夏初要宣傳城市內嚴禁養雞、鴨等家禽。

注射乙腦疫苗,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象為6月~10歲的兒童。

豬是乙腦的主要擴散宿主,故農村要搞好豬圈的環境衛生和圈內衛生,對母種豬做疫苗注射。

九、乙型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簡稱“乙肝”。患兒和病毒攜帶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各種注射器械、輸血或血液製品,密切生活接觸和母親妊娠後期患乙肝或是攜帶者在分娩時母血汙染嬰兒造成感染。兒童普遍易感,可以為黃疸型也可以為非黃疸型。

患兒表現

大多數起病緩慢或偶然發現,少數突然起病,病情迅速進展。

食欲不振、周身乏力,不規則發熱,腹瀉或便秘。

厭油食,嗅到油味或見到油膩食物惡心想嘔吐。

皮膚鞏膜黃染,尿色發黃,甚至象豆油色,大便顏色減退或變為灰白色。

肋下可摸到腫大的肝髒,質地稍硬,有觸痛,少數病兒脾髒也大。

起病急者黃疸不斷加深,早期有性格改變。後期出現昏迷或半昏迷,可伴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尿少、氮質血症和腹水。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出現皮膚粘膜毛細血管蜘蛛網樣擴張(蜘蛛痣),手掌發紅(肝掌)等表現。

肝功能檢查異常,膽紅素濃度增加。

肝髒超聲見肝大,肝內有異常波形。

治療辦法

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營養。

保肝藥物治療,如聯苯雙酯、益肝靈等。

對慢性肝炎可用激素或其它免疫調節藥。

對攜帶者可試用滅澳靈、幹擾素等治療。

對暴發型肝炎要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中醫辨證施治,常用的方劑有菌陳蒿湯、逍遙散等。

護理要點

消化道隔離一般自發病之日起不少於30~40天。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必須臥床休息,慢性活動性肝炎也要適當休息,避免劇烈的活動和鍛煉,待黃疸消退或症狀減輕後再逐漸起床運動。肝功基本正常觀察一個月病情穩定後兒童可恢複上學,但半年內不能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和勞動。

給予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飲食,每餐不宜吃的過多,如果有肝昏迷前兆,應限製蛋白質的攝入。有腹水應限鹽限水,不能進食的應靜脈補糖和大量維生素C。

病兒有精神症狀,要拉好床檔,必要時可用約束帶以防止從床上摔下跌傷。

黃疸時瘙癢輕者用溫水洗澡、勤換內衣即可以減輕癢感,重者可服用消膽胺,撲爾敏等藥物止癢。

病兒的食具要煮沸30分鍾後再清洗。糞用20%漂白粉加蓋放2小時後再倒入糞池內,家具及床檔用0.5%過氧乙酸擦洗,衣褲要進行煮沸消毒,被頭、褥子要日光曝曬6小的。

有出血現象時要立即報告醫生,昏迷者隨時清洗口腔內積血,以防窒息。

對大孩要做好心理護理,培養樂觀的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預防措施

避免與病人接觸,流行季節少到人多的公共場所,發現病人早期隔離。

保護好水源,搞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接觸病兒後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食具要單用,病兒的排泄物、衣被等要消毒處置。

按時接種乙肝疫苗。

醫院供血者要做好檢查,注射器要徹底消毒,最好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對接觸“乙肝”病人者,用乙肝高價免疫球蛋白或丙種球蛋白肌注可起到一定作用。

十、傷寒

本病是傷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傷寒病人和帶菌者是傳染源,病菌主要通過汙染的水和飲食傳播,被汙染的手和蒼蠅也是傳病的因素。6~10月份多發。

患兒表現

體溫逐漸升高,第5天左右達高峰,數日後體溫逐漸下降而恢複正常。

表情淡漠,對周圍環境、人、事物漠不關心。

食欲不振、腹痛和便秘,小嬰兒可有嘔吐和抽風。

少數病兒脈搏緩慢。

發燒4~15天,腹部、胸背部可見到稍高出皮膚表麵的斑丘疹,顏色如玫瑰。

耳血中白細胞數減少,粒細胞有核左移現象。

病程中常並發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亦可發生腸穿孔、腸出血、心肌炎、肝炎等。

血培養有傷寒杆菌生長,血清肥達氏反應陽性。

治療辦法

氯黴素、複方新諾明、痢特靈、氯苯或羥氨苯青黴素治療。

中毒症狀重時可用激素。

中藥穿心蓮、黃連或三黃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水煎服。

對於傷寒帶菌者一般用複方新諾明口服4~6個月之久或用氨苯青黴素治療4~6周。

護理要點

消化道隔離到臨床症狀消失,大便培養3次無菌,或體溫正常後2周。

不論病情輕重,都要絕對臥床休息,退燒後1~2周根據病情逐漸下床活動,以不疲倦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