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幼兒的就醫與護理(2)(2 / 2)

如果醫生指示下一次的看診時間,即使認為已經痊愈,也要定期接受診察並確定病情。若隔一天要接受診察,症狀卻突然嚴重時,必須毫不猶豫地帶去看病。此外,媽媽的照顧也很重要。

(第六節)嬰幼兒生病時的看護方法

對較小的幼兒或嬰兒來說,到醫院去是非常大的問題。如果能夠在家裏看護最好,這樣避免醫院交叉感染,醫生多半也希望患者能在家裏看護。但是如果是患了較大的疾病時,為了迅速恢複健康和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應當住院。

一、飲食

隻要醫生沒有作特別的指示,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水分非常重要。有惡心想吐或腹瀉等現象時,特別需要水分。幾乎完全不攝取水分或喝了什麼都會吐出來時,應變換種類,讓幼兒喝涼開水、果汁、牛奶,或有調味的牛奶等。使用奶瓶也許會喝得多一點,稍大的幼兒大多喜歡用吸管吸。

二、溫度

生病之後,病人為了康複,會用掉所有的能量,因此房間內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

①房間要保持溫暖,但是要開點窗讓新鮮的空氣能夠進來。

②不要去抱發燒的嬰兒。發燒時為了讓熱度能夠發散,應當穿薄的衣服,同時為了使熱度下降,皮膚應當接觸空氣。讓幼兒光身,蓋上被單是最理想的,如果幼兒不喜歡光身,可以穿上棉質的運動衫和短褲。

三、病床位置的調節

患者精神不佳或頭部疼痛需要躺下來。但是幼兒與大人不同,不喜歡單獨休息。嬰兒覺得不舒服時,希望有人哄,有人抱。

如果辦不到的話,可以把嬰兒的床放在母親的附近,生病的幼兒尤其應當放在母親身邊。

如果得了重病,必須一直躺在床上的話,應當經常移動病床的位置,以改換景色。

四、時間的消磨

不論是病人或看護的人,都會感到不耐煩。患了感冒之類不太嚴重的疾病時,讓幼兒看看書,一起看電視,作作遊戲,和幼兒一起玩,這樣時間就會過得快些。

但是患了像麻疹之類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痊愈的疾病時,幼兒和父母若能保持規則的生活就比較輕鬆。

五、照顧幼兒的方法

精神不佳的幼兒會變得很磨人,並且欲求不滿。對於患病的幼兒,可把他視作比實際年齡更小些。搖搖學步的幼兒可當做是嬰兒但是也不可過分地慣壞幼兒。

六、幼兒住院時

①住院的準備

幼兒做扁桃腺摘除手術時,需照預定的日子住院,這時幼兒需要對新經驗作各種準備。盡可能不要嚇他,實實在在地說明清楚,讓幼兒在心理上先有準備。

快要準備住院時,應讓幼兒了解很快就可以回到家裏來,把幼兒喜歡的衣服清洗幹淨,回來的時候就能漂漂亮亮地重新穿上,把含苞待放的小花放在小床旁邊,並且告訴幼兒說:“你回來的時候這盆花就會開得很漂亮了。”並且跟幼兒商量,在回家的時候,為他開一個小小的宴會,讓幼兒覺得住院隻是平常生活中的一個小小休息而已。

②陪幼兒過夜

幼兒應一定有父母陪同過夜。這樣的話,病房裏的生活就不會過分無聊;而且發生了什麼事情,母親都可以說給幼兒聽。這樣一來即使有什麼難過的事,至少不會在那一份難過上再加上與母親分離的悲傷。

③探視

到醫院探望幼兒時,隻要時間許可盡可能跟幼兒在一起。與父母分離而顯得安靜的幼兒並不表示沉著,而是悲傷。幼兒好不容易盼到父母來看他,在感到高興的同時會有一種激烈的憤怒。

如果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陪在幼兒身邊,他在心情上就不會有這樣大的起伏。當然,父母回去的時候,他會哭起來,不過這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正常的。

④緊急住院時

在緊急的情況下需要住院時,由於沒有作住院的準備,並且因為疾病突發,也無法詳細為幼兒說明,因此陪幼兒一起去醫院,一起過夜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的醫院都要求母親在一旁陪伴幼兒,至少在幼兒心情還沒有穩定,對醫院還不習慣之前,更需要母親的陪伴。

⑤感情方麵的後遺症

住院之後幼兒所產生的反應,因年齡的不同、病情不同,以及母親與幼兒接觸的程度而有不同。不論是何種情形,心情上都是不太穩定,比平常更喜歡有母親在旁邊,躺著的時候經常呻吟,也喜歡抱著奶瓶不放,仿佛暫時回到了嬰兒狀態。

如果必須把幼兒單獨留在醫院,幼兒必定會對母親感到非常的憤怒。遇到這種情形,如果幼兒已經到了懂話的年齡,應當讓幼兒把他一個人被留在醫院的心情說出來,說出來之後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