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和早戀孩子的說話技巧(2 / 3)

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冒冒失失地打破孩子的生活,給他們清澈如水的心靈加入渾濁的泥沙。孩子有孩子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樣也有著他們處世的原則。男女交往並不一定是在談戀愛,不過是彼此都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愜意罷了。他們根本沒想那麼多,而隻是順其自然。家長們橫加幹涉,反倒玷汙了這份情感。

與之相比,我們那些所謂成熟的、世故的、矜持的,卻充滿了提防和猜忌的心理倒是不健全的,更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下麵這位母親的做法就是非常錯誤的:

胡強騎著自行車走出小區,忽然想起上午有體育課忘了帶沙袋,於是掉轉車頭往回趕。一口氣跑上四樓,推了兩下門推不開,心想:媽媽真不嫌麻煩,我剛走就鎖門。掏出鑰匙打開門,一眼看見滿臉驚奇的媽媽從自己房裏走出來,胡強來不及多問,徑直進屋取沙袋。一推門卻愣住了,寫字台的三個大抽屜全被媽媽打開了,新年聯歡會上同學們送的賀卡散亂地擺了一地。

胡強心裏又急又氣,剛要亮開高嗓門,未料到媽媽氣呼呼地先開了口:“越來越不像樣,真不知你天天都在幹嘛:不是幫這個女生補課,就是送那個女生回家,星期天還去出板報,這不,開個聯歡會還收這麼多賀卡,一定有不少女生送的吧?看看,××,你跟她什麼關係?”

胡強氣得大喊:“戀愛關係!你不就想聽這話嗎?”

十四五歲的孩子,無論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已經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因此,孩子們感到自己長大了,希望獨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要求有獨立的房間,有一張自己的書桌,有一本帶鎖的日記,有一群自己的小夥伴。

總之,孩子要求有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特別是在交友上,早已沒有了男女界限,甚至還會體驗到一種與異性交往的愉悅情感。這本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感變化,說明孩子長大了。

可偏偏有的父母就跟防賊一樣盯著孩子,動不動就喊“不得了”,草木皆兵,這是一種不信賴、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其實,孩子隻是孩子,對於男女交流,他們想的並沒有我們成人想的那麼嚴重。如果沒有大人的誇張,他們不必急著為學不會禮俗規範而羞愧,再說也不必那麼快學會成人社會的瑣碎小節。許多時候,如果沒有那些神經質的家長大叫一聲:“不得了啦!問題可嚴重啦!”原來許多不成為問題的問題也會成為問題。

作為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正確對待孩子跟異性的交往,隻要是正常的,都應給予理解與支持。你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對孩子說明白,靜下心來,設身處地地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在遇到煩惱、困難、麻煩時,能向父母敞開心扉,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靜下來聽聽略帶生活酸甜苦辣的告誡。

他們會感到家庭還是那樣溫馨,父母還是那樣可敬。他再因天黑道滑送“她”回家時,父母會給予讚許;當他再為“她”補課時,父母會給予支持;當他再收到“她”的賀卡,接到“她”的電話時,父母不再會有警惕的目光。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信任,會促使孩子正確地對待異性,正確地處理和異性的關係,而父母的蠻橫無理的幹涉,結果隻能適得其反。

5.掌握和孩子談早戀話題的說話技巧

如果父母不懂談早戀話題的說話技巧,則就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下麵我們結合案例,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阿娟是一位中年母親,有一次,她和幾位朋友帶著他們的孩子在一起吃飯,席間談起早戀的話題。一個朋友的兒子當時是初二的學生,阿娟便開玩笑地問起那個孩子,你有沒有女朋友?沒有想到他卻很大膽很直白地說:“沒有女朋友多讓人瞧不起啊!”聽到此話,她詫異地望著孩子的母親,更沒有想到的是她的朋友居然麵無表情。

事後,阿娟問那位母親:“你也不管管你的兒子,很危險啊!”那位母親說:“我也知道,可是我怎麼辦,我又管不了,打也沒有用,你說我該怎麼辦?”

聞聽此言,阿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上了初一的兒子,別人的事自己是管不了,自己的事可得控製好啊,得趕緊問問自己的孩子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下定決心後,又苦思冥想怎麼問這個問題,太直白了怕孩子受不了,太婉轉了也不知從哪裏入手。想了半天也沒有什麼太好的主意,最後心想必須得說,管總比不管強吧!

回到家後,阿娟假裝無意地和孩子聊起了學校的事情。

“你們班的學習風氣怎麼樣?”

孩子說:“就那樣唄!”

“噢,是這樣!那……那你們同學有沒有因為搞對象而影響學習的?”

“啊?有吧!具體我也不太清楚。人家搞又不告咱!”

“噢,那……那……你有沒有搞啊?”更是故做玩笑狀,其實心都跳到嗓子眼上了。

“沒有,不用擔心。”孩子很放鬆地說道。

可當媽的卻不太相信啊。還得試探試探!“那有沒有女同學給你寫條啊?”

“沒有啊!怎麼會有呢!”“沒有也好,我覺得你們班女孩子沒有一個配得上你。”“你煩不煩啊,老問這個!”孩子有點不耐煩了。

當媽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幹脆和孩子講起大道理,什麼早戀會很耽誤學習的,而且初戀成功的比率是很低的,你現在還不成熟,所以現在看上的以後會不滿意的……

孩子看起來很聽話地點著頭。

一場談話就這樣艱難地開始,艱難地結束了。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早戀,至少有一點父母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由於孩子太小,他們沒有能力駕馭感情和責任的帆船,早戀終究隻是一枚青澀的小果。針對開頭的案例母親阿娟和孩子談話時,她的不足之處有許多。

(1)缺乏信心的開場

缺乏信心的開場白馬上讓孩子意識到這次談話的目的和動機。試想,這樣在孩子麵前玩弄小聰明,能不讓孩子小看你這樣的交流對手嗎?缺乏真誠是贏不得真誠的。其實父母本可以大大方方地說起這件事情,然後請孩子談談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2)隻關心陳述自己的觀點

父母隻講自己感受,卻忽視孩子對此的真正反應。當父母認為可以和孩子談這個話題的時候,那就說明父母對孩子的心靈和思想深處的某一塊已經是有了陌生和未知的,對此其實父母不需要也沒有必要非得搞清楚。父母需要做的是,給他一些經驗、暗示和啟發。

在這個問題上,談話的目的不是在這塊土地上插上父母的旗幟,而應該是播種父母的思想。種子不會像旗子一樣可以拔掉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讓他接受父母的種子,他會在合適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成長的。

所以說什麼早戀是如何影響學習之類的話是沒有意義的。人是有情感的,對此父母應該談的是什麼樣的情感是幸福的?有時候他其實根本就是不懂感情,那父母說什麼也沒有用。所謂的早戀可能就是孩子們很快就要玩膩的遊戲。隻是這種遊戲的別稱是“人來瘋”,父母越管它越來勁。所以孩子要是真的早戀了,父母說這些沒有用;要是沒有早戀,說的這些就更沒有用。所以要調整談話的思路,是影響,而不是灌輸;要引導,而不要教導;要推薦,而不是推銷自己的看法。

(3)隻關心自己的審美角度

為了使自己的說法更有說服力,阿娟極力證明孩子的女同學沒有一個可以配上他的。這可壞了,如果孩子沒有女朋友還好,真要有的話,孩子心裏會反問你憑什麼就說她們不好?這樣的做法有潑髒水之嫌,是不能得人心的做法。

為了避免孩子早戀,就去貶損人家,實在算不上是明智的做法。

人是有性情的,對某個人有好感也很正常。美好的情感為什麼要被壓抑?所以愛就愛了,喜歡就喜歡了。但首先要分清楚感情的真正感覺,是喜歡,還是好奇?是愛,還是喜歡?當孩子發現這個代價如果是太大了,或者是一件太複雜的事情的時候,自然會對此產生減緩、回避甚至放棄的反應和行動!所以話不在多,在理在情。

因此,父母定要掌握和孩子談早戀話題的說話技巧。

附錄:

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

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交流形式。通過語言的傳遞,很多父母與孩子實現了良好的親子溝通。然而也有一些家庭出現了相反的情況。一些父母或許是用心良苦,或許是出於無奈,或許是極度失望,或許是恨鐵不成鋼,他們經常地用諷刺、威脅、抱怨、潑冷水、粗暴的語言,去刺激孩子、羞辱孩子、斥責孩子,甚至惡語相向。盡管父母們的用意大多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後果卻往往與父母的願望相違,孩子會因此而心靈受到傷害。

父母一句不應該說的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會使孩子的上進心嚴重受挫,甚至會讓孩子的脆弱心理蒙上陰影。

父母一句不夠冷靜的話,會讓孩子的成長背上心理負擔,會對孩子的未來成長產生灰色影響。可見,為了孩子的美好的明天和幸福人生,父母們說話一定要慎之又慎。

下麵,我們彙輯了70句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並對這樣話做了簡要的專家指點。希望廣大父母們對號檢查自己,是否自己也曾說過類似的不該說的話。

1.不要說對孩子要求過高的話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然而父母過高的要求、過多的期待,甚至過嚴的苛求,卻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父母應當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長,不要對孩子說要求過高的話。以下這些話以及類似的話希望大父母引以為戒。

□麵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媽媽失望地說——

“我怎麼就沒生一個像別人家那麼聰明的孩子呢?”

專家指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千萬不要用“人家孩子怎樣”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絕不可以用一個標準來要求他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要記住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值得發掘的潛能。

□為讓孩子達到高標準,母親恐嚇說——

“你要是考不進市重點,我就抹脖子!”

專家指點:孩子隻要盡到了努力,就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家教的目的,就是使孩子的努力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再給孩子壓力就是錯誤的。

□為讓孩子學習進步,父母刺激孩子——

“考不上好大學你還有出息嗎?”

專家指點:孩子把家庭比作牢籠,把自己比作囚徒。這一直是家教的悲哀。這樣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大學,也不能說家教是成功的。

□孩子拿著100分的試卷等待獎勵,媽媽卻說——

“你早該得滿分。”

專家指點:父母在發現孩子有所上進時,要及時給予獎勵。這樣,才能引發孩子內心的動力,下次他會更加努力。

□為督促孩子考個好成績,父親提出——

“考好了獎勵,考不好打屁股!”

專家指點:評價孩子的學業水平要考慮分數,但不能僅以分數為絕對標準,還要看看孩子的品質禮儀如何,體質體魄如何,興趣廣泛性和穩定性如何,對生活對學習對明天的態度如何,創造性的培養如何等等。

□考試前,媽媽給茜茜定下目標——

“一定要進前5名。”

專家指點:父母必須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即決不能用孩子的身心健康來換高分。試想,如果高壓政策把孩子的身心搞垮了,那高分還有什麼意義呢?

□麵對即將到來的中考,媽媽比孩子還急——

“為了媽媽,你一定要考好!”

專家指點:父母應當讓孩子明白,他是在為自己學習,是為了實現自己未來的夢想而學習,並不是為了父母而學習,這才是正確激勵孩子努力學習的方法。

□為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父母告訴孩子——

“若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禮物。”

專家指點:對於孩子的學習,應重視精神上的鼓勵,通過鼓勵加強孩子積極上進的自信心,這遠比物質獎勵要有效得多。

2.不要說諷刺孩子的話

從父母那裏,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讚賞和鼓勵。然而,一些不明智的父母卻對孩子進行公開的嘲笑或諷刺,這樣的話語會打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失去自信。

□麵對孩子的缺點,媽媽公開嘲笑孩子——

“瞧你那副蠢樣子!”

專家指點:麵對孩子的缺點和笨拙表現,父母們應該給孩子一片藍天,相信他們,鼓勵他們,賞識他們。如果隻是埋怨孩子蠢笨,不斷打擊孩子的自信,那麼這才是孩子未來、前途及命運悲劇的開始。

□麵對沒有考好的孩子,媽媽嗬斥說——

“你真讓我感到羞愧!”

專家指點:把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孩子相比,無非是說自己的孩子無能。其實孩子學習不如人,父母本身也有責任。如果孩子也把你與名人、成功人士相比,你自己該如何回答呢?

□當孩子的學習成績差時,母親非常著急地斥責——

“就你這成績,以後準掃大街去!”

專家指點:孩子學習差以後就去“掃大街”,這種把社會工作分出高貴低賤的觀念根本不應該灌輸給孩子。如果孩子有了這種觀念,那麼對他將來的成長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麵對孩子考試中的粗心,爸爸隨口就來——

“你真是個馬大哈!”

專家指點: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理解孩子,鼓勵和表揚孩子要耐心細致,不急不躁,而不能隨意責罵、譏諷、體罰孩子。

□孩子沒有完成家庭作業,媽媽大發脾氣——

“不做完作業,你就甭想玩!”

專家指點:要求孩子自覺自動做作業,父母要從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入手,因為靠強製命令是不會取得理想效果的。

□當孩子第二次遇到同一難題時,媽媽指責——

“昨天才跟你說過,你怎麼不長記性啊!”

專家指點: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作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家教中的重點之一。父母千萬不要忽略這一點,否則,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當父母對孩子失望時,脫口而出——

“我不管你了,反正你不會有出息!”

專家指點: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的前途下否定性的結論,這樣不僅是對孩子現狀的不滿,更是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則是家教中最忌諱的。

□孩子膽子小,媽媽諷刺說——

“你真是個膽小鬼!”

專家指點:孩子的缺點,父母應通過強化正確的做法來糾正,這樣比單純用否定缺點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3.不要說抱怨孩子的話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缺點時,一味地抱怨是無濟於事的。父母隻有和孩子共同商量,才能找到糾正的辦法。麵對孩子的過失,父母的態度十分關鍵的隻有耐心勸導孩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改正。善於教子的父母,絕不會一味地抱怨孩子。因此,在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要說抱怨孩子的話。

□孩子不小心打碎碗,母親厲聲斥責——

“你這樣的孩子肯定沒出息!”

專家指點:在孩子做不好什麼或做錯什麼時,父母應該做的是耐心地指導他如何做好,而不是斥責和抱怨。

□孩子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父母口出怨言——

“你簡直就是‘破壞專家’!”

專家指點: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和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是培養優秀孩子的有效途徑。每個父母都應該認識並做到這一點。

□麵對要人陪著做功課的孩子,煩躁的父母說——

“我看你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專家指點:父母應當從小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要總是陪在孩子身邊。這不僅對他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而且對他獨立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

□孩子在學習上不思進取,媽媽很苦惱——

“你吃得好,穿得好,還有什麼不滿足?”

專家指點:物質的滿足不能代表一切,特別是在今天這種開放的社會,孩子的成長還需要許多精神營養,父母應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得到全麵發展。

□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斥責說——

“這孩子太不爭氣,腦瓜笨得要命!”

專家指點:給孩子負麵的標定隻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父母應該適當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的成長往積極方麵發展。

□為提升孩子成績,家長限製孩子玩耍說——

“你就知道玩,學習上為什麼老沒有長進!”

專家指點:玩,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是很大的。玩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豐富孩子的情感,陶冶情操,鍛煉意誌,提高堅持力、毅力和自控能力。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提高動手的技能和技巧,從而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等。

□當孩子遇到挫折哭泣時,父母往往會說——

“哭什麼哭?竟然一點都不害臊!”

專家指點: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父母應從內心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感;而不能對孩子的要求、訴說置之不理或者漠不關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孩子以信心和鼓勵。

□當孩子課堂發懵時,家長這樣斥責——

“你怎麼搞的,本來會的卻答錯了?真是沒用!”

專家指點:對待孩子的“暫時性遺忘”而答錯題了,父母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給以指責,而應告訴孩子怎樣才能把問題回答好。

□當孩子從洗手間出來忘關門時,媽媽嘮叨——

“要我說多少遍!你永遠也不會記得關上門!”

專家指點:沒有耐心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斥責、打罵隻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難以促使孩子改正身上的缺點。

4.不要說打擊孩子的話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麵對孩子的弱點和缺點,如果父母總是向孩子潑冷水,那麼,便是對孩子無情的打擊,麵對孩子的錯誤過失,如果父母失望與冷漠,那麼孩子心中便會感到痛苦。做負責任的家長,就千萬不要說打擊孩子的話。

□麵對成績一般的孩子,媽媽常說——

“你不是讀書的料,別費勁了。”

專家指點:一個孩子能否健康快樂地成長,知識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何做人比知識更重要。因此,父母必須著重注意對孩子意誌、興趣、性格、情商等素質的培養。

□王召把書法作品拿給爸爸看,爸爸卻說——

“你的字像雞爪一樣!”

專家指點: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應當打擊孩子的自信,因為自信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沒有了動力,孩子還可能成長嗎?

□當孩子因考試而緊張時,父母不耐煩地說——

“又不是第一次考試,有什麼好緊張的?”

專家指點:緊張和焦慮都是影響孩子考試正常發揮的重要原因,父母對此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從而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而責怪的話語是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的。

□孩子麵臨文理分科,爸爸非要為孩子做主選擇——

“你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專家指點: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是現代父母必須懂得的理念。那種高高在上、令孩子望而生畏的父母,怎樣讓孩子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育呢?

□當孩子單科成績突出時,媽媽卻說——

“光一門學科學得好有什麼用呢?”

專家指點:糾正孩子偏科是應該的,但不能用訓斥的方法,更不能打擊孩子長項上的信心。讓孩子既全麵發展、又學有所長,這才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女兒有早戀傾向,媽媽指責——

“這麼早談戀愛,也不知道羞!”

專家指點:孩子出現早戀現象,父母不應用打罵、訓斥的方法來處理,而應用理想、人生的教育來引導孩子認識早戀的危害,使他們自覺地克製自己的早戀情感。

5.不要說威脅孩子的話

即使恨鐵不成鋼,父母也不能對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即使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不能對孩子進行嚇唬威脅。沉重的壓力會使孩子的心靈扭曲,隻有在自由成長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